濕地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生存福祉。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以下簡稱《制度方案》),確保《制度方案》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制度落實到位、取得實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實施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辦公廳(室):
為切實抓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的貫徹落實工作,經商你們決定成立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現將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和辦公室聯絡員名單及工作規則(見附件1、2)印送你們,請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以下簡稱《制度方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8部門已印發了《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實施意見》(林函濕字〔2017〕63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全面落實《制度方案》提出的濕地保護目標任務,推進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及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這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我國濕地保護的現狀如何?濕地保護的目標是什么?保護修復濕地又將有哪些重要舉措?12日,記者專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
2017年2月23日,在廣州召開的全國濕地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鮑達明總工程師對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國辦發[2016]89號)進行了認真解讀,介紹了《制度方案》出臺背景及編制過程,詳細解讀了全國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的總體要求、濕地分級管理、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濕地用途管制、退化濕地修復、濕地監測評價、保障機制等7方面25條的內容。
到2020年,全國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不低于7億畝,新增濕地面積300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嚴格濕地用途監管,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
地保護與修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