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類的天堂 |
鶴羽毛潔白,姿態高雅,被視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故稱“仙鶴”。在我國,鶴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吉祥、長壽、優雅、高潔的象征。在詩詞和國畫中,常被文學家、藝術家作為主題而稱頌。鶴的壽命可達六七十年,有“鶴壽”之說。《淮南子· 說林訓》云:“鶴壽千歲,以極其游”。唐王建《閑說》詩云:“桃花百葉不成春,鶴壽千年也未神”。與“鶴壽”齊名,還有“鶴駕”之說,謂仙人駕鶴升天,吳融《和皮博士赴京觀中修靈齋》詩云:“鶴駕已從煙際下”。耿偉《游鐘山紫芝觀》詩云:“鶴駕何處去,游人自不逢。”另有“鶴書”之說,用于招賢納士的詔書。劉長卿《酬奏策》詩云:“鶴書猶未至,哪出白云來”。甚至佛教中也有“鶴林”之說,謂佛入滅之處所,元稹《大云寺二十韻》詩云:“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去。”鶴在國人眼里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被賦予極豐富的文化內涵。
鶴氣質高貴、儀態優雅,以詩般的舞姿集天地之靈氣于一體,傲視蒼穹。它們在碧綠的草地上跳舞、追逐,叼起草根拋向空中,然后跳起來啄食。在舉翼投足之間,在引頸婉鳴之際,不斷流露出超凡脫俗的神態。那種源自內心的喜悅閃爍在輕快的舞步和顫動的翼尖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飄逸的鶴舞動人心弦,攝人心魄,令人迷醉!真不愧為鳥類的舞娘,大地的精靈,天空的詩行。
鶴是沼澤濕地水禽,幾乎終年生活在有蘆葦的淺水處。在長滿蘆葦的沼澤地,當游人走近,就見成群的鶴翩飛起落,不時傳來響亮的鶴鳴,鳴聲超凡不俗,在《詩經· 鶴鳴》中就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的精彩描述。鶴很驚警,據《風土記》記載:鶴性機警,八月,白露降,流在葉上,滴滴有聲,即高鳴相警,徒所宿處,因稱“鶴警”。真是“蟲疑之理有殊,鶴警之聽可比”。鶴其實并不懼怕游人,進到鶴的領地,鶴是主人。沼澤地很難行走,小心翼翼踩著草,稍不留神,腳就會陷進沼澤里。游人逗鶴,與鶴合影留念。有的鶴被逗急了,于是追逐游人,嚇得游人四處躲避,弄得渾身黑泥,別有一番樂趣。
鶴類的繁殖力不強,對生活環境的適應力也較差,再加上過去人們對珍稀鳥類的保護意識不強,目前,鶴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少,已成為世界性保護的珍稀動物。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在我國就會有瀕臨滅絕的危險,這些美麗的注入了幾千年文化內涵的大自然的精靈,就將成為遠逝的標本、化石和傳說。
全世界現存15 種鶴,我國有9 種,都是珍稀物種。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稀物種,我國在鶴類的繁殖區和越冬區建立了一批自然保護區,這些濕地成了鶴類生存、繁衍、嬉戲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