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涂連綿,水草豐茂,鹿鳴鶴舞,這就是珍禽異獸的理想棲息地——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
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又稱鹽城生物圈保護區(簡稱鹽城保護區) ,位于鹽城市區正東方向 40km,地跨響水、濱海、射陽、大豐、東臺五縣 ( 市 ),最近的城鎮為射陽縣鹽東鎮。主要保護類型是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是濕地及丹頂鶴等珍貴水禽。保護區屬濱海濕地,是我國最大的海岸帶保護區,海岸線長 582km。主要濕地類型包括永久性淺海水域、灘涂、鹽沼和人工濕地等,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 2、3、4、5、6、7,該區擁有維持特殊生物地理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動植物種群。1983 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 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1996 年被納入東北亞鶴類保護網路,2002 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 |
蘇立英-攝 |
鹽城保護區內有哺乳類47種 ; 鳥類381種 ; 兩棲爬行類45種 ; 魚類281種 ;昆蟲310種;腔腸動物43種;環節動物65種;軟體動物156種 ;甲殼動物139種。保護區內共有 43 種特有物種,以魚類為主。瀕危物種有 62 種,其中鳥類達46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大鴇、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鱘等1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河麂、黑臉琵鷺、大天鵝等67種。鹽城保護區還是我國少有的高瀕危物種分布地區之一,有29種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鹽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頂鶴有1200多只,約占世界丹頂鶴總數(1600只)的80%~90%,有“丹頂鶴第二故鄉”之稱。鹽城還是連接不同生物界區鳥類的重要環節,是東北亞與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每年春秋有近300萬只岸鳥遷飛經過鹽城,有20多萬只水禽在保護區越冬。鹽城保護區內有植物 480 種,其中有 40 種左右為栽培作物,有浮游植物和藻類 286 種。由陸向海,灘涂植被帶可分為葦草帶、鹽蒿帶、無植被帶(光泥灘) 、米草帶。米草帶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人工小面積種植,現已發展成寬 500 ~ 1000m的植被帶。
鹽城保護區處于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主要受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影響,年平均氣溫為13.7~14.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0℃(1月) ,年極端最高氣溫為 39.0℃(8 月) 。光照充足,無霜期 210 ~ 224 天,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 1000mm 左右。災害天氣也多,以旱澇威脅較大,主要災害性天氣有臺風、暴雨、龍卷風、霧、霜凍等。保護區夏季多雨,上游河水下泄后,多形成灘涂澇災;冬季多干旱,遇干旱年份,潮位較低,灘涂多因缺水而發育不良。
鹽城保護區內灘涂主要是黃河奪淮期間大量傾注入海的泥沙、長江等河流下瀉的泥沙,以及海底的部分泥沙,在潮流等海洋動力作用下淤積而成的廣闊的粉沙淤泥質濱海平原。灘涂北窄南寬呈帶狀分布,寬處可達15km。保護區內水源主要為陸地水和海洋水,陸地水 pH 值大于 7.0,礦化度較高,海洋水主要受潮汐與風暴作用,經常漫滿全區堤外灘涂。保護區為里下河主要集水區,有灌河、中山河、扁擔港、射陽河、黃沙港、新洋港、斗龍港、王港、竹港、川東港、梁垛河、新港等 10 余條河流橫穿區內入海,入海水量約占全省入海水量的 90%。江蘇鹽城保護區可以控制洪水、防護堤岸、滯留沉積物。歷史上古黃河和長江都曾在保護區南北兩端入海,長江和黃河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形成廢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內灘涂大部分呈淤長型,全區每年淤積成陸大約900hm2。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