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黑嘴鷗陸續抵達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開始筑巢繁殖。今年,黑嘴鷗已連續3年在自然保護區新繁殖地繁殖,種群數量近3000只。
黑嘴鷗對繁殖地選擇極為苛刻,是濕地生態環境變化的指示物種,被稱為“濕地的精靈”。據國際鳥盟報告,黑嘴鷗繁殖主要在江蘇鹽城、山東黃河三角洲、遼寧雙臺子等中國東部沿海自然保護區內,越冬在香港、澳門、臺灣等華南地區及韓國、日本等地區,全球數量為7100至9600只。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灘涂圍墾、漁業養殖、工業發展等因素影響,黑嘴鷗繁殖地被大面積破壞,種群數量面臨下降風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黃河三角洲是黑嘴鷗的重要繁殖地之一。近幾年,由于加強保護管理,在自然保護區內繁殖的黑嘴鷗數量較為穩定,種群數量保持在800至1450只,但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由于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濕地灘涂圍墾、漁業養殖開發等人為活動嚴重破壞了黑嘴鷗的繁殖環境,致使黑嘴鷗繁殖地大面積喪失,繁殖種群數量下降明顯。
為拯救這一瀕危物種,自2010年開始,自然保護區根據黑嘴鷗的繁殖生態需求,實施黑嘴鷗繁殖地新建工程。
一是筑造“繁衍之家”。在自然保護區有土地管理權、適宜黑嘴鷗繁殖的3200畝潮間帶作為核心保護區域,通過建設圍堤、隔壩,實施封閉式管理及分區域管理,為其孵育后代提供場所,筑造“繁衍之家”;
二是打造“舒適之家”。通過建設引水渠、連通閘、引水閘、排水閘等措施,在黑嘴鷗進入孵化期后,通過水位有效調控,避免水深淹沒巢區,同時又滿足繁殖時對水深的需求,為其提供“舒適之家”;
三是建設“安全之家”。對繁殖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禁止人為活動及出入。同時,在繁殖區周圍架設遠程高清視頻監控系統,通過視頻監實時監控人為活動,跟蹤監測黑嘴鷗繁殖行為,及時排除黑嘴鷗繁殖安全隱患,為其繁殖營造“安全之家”。
黑嘴鷗繁殖地新建工程實施以來,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黑嘴鷗開始利用新繁殖地,種群數量不斷增加。2013年,首批黑嘴鷗利用新繁殖地繁殖成功,繁殖種群達2300只。2014年,繁殖種群數量已逾3000只。今年,來此繁殖的黑嘴鷗種群穩定在3000只左右。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黑嘴鷗繁殖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科研部門的廣泛關注,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韓國國立大學東方白鸛研究所等相關科研機構相繼派出專家在此開展相關領域的科研、監測工作,共商長效保護機制,研究持續穩定的保護策略,為共同打造黑嘴鷗繁殖地群策群力,共謀良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