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程士華 羅爭光)啥叫“和尚不急道士急”?記者近日就遇到了這種“奇葩”事。記者曝光了皖北某地一涉鉛園區工人頻繁血鉛中毒,當地一些部門對血鉛中毒的情況一句話沒表態,卻忙著托人找關系,勸說記者刪除報道。
為何這些部門如此不顧臉面、為企業“遮羞”?這并非個案。記者曾多次報道環境污染事件,往往被曝光的污染企業并不會給記者打電話,但是污染所在地的一些部門,卻火急火燎地找記者游說、說情,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脆不要報道當地存在的污染問題,個別地方甚至是縣委常委、縣長或者縣委書記親自出馬說情。
記者經常聽到的為污染企業“遮羞”的理由,是一些當地政府部門祭出“經濟發展”的大旗。那么,經濟發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GDP數字的漂亮?還是為了老百姓幸福健康的有質量的生活?答案不言自明。
稍微留意便可以發現,這些部門和企業同穿一條褲子的背后,要么被曝光企業或行業是當地的財政支柱,要么是當地一些職能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瀆職失職行為。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因為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相關部門故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縱容企業違法排污。
一些部門為“污染”遮羞,無疑暴露了一個最讓人憂慮的問題:在污染企業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穿上“同一條”褲子的情況下,地方的環保部門還能夠秉公執法、嚴格監管么?
今年是新環保法施行的開局之年。新環保法不僅對污染企業嚴了,對政府及環保執法部門的要求也高了。對于惡意排污,不僅要追究污染企業,也要深究徹查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問題、違法行文一定要堅決查處,要讓違法者不敢違法,讓包庇者不敢包庇。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