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聊齋(138)
——眼遇·耳聞·認識
住黃河邊兒的人,必須得常在黃河邊兒走,即便常濕鞋也得走,因為只要生活你就得走,別說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事兒,即便是有,不走動起來天長日久也絕對沒有你的好果子吃。生命在于運動,不管你運動起來是舒服還是不舒服,有條件全身運動還是條件限制只能局部運動,有能力快速運動還是本能決定你只能慢慢的走,你都得運動,不然的話,由此帶來的生理故障會讓你在疼痛的基礎上短命,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靈都是勞累的命。所以人的生活不能太舒服,處處必須得有節制,必須得讓生理、感覺和意識動態在一定的伸縮范圍內,在這種范圍內獲取的情趣和飽暖才是真正的幸福,否則就會產生“三高”、高血糠等幸福后的副作用。有人這樣經典總結:前半生掙錢享受,后半生攢錢看病。動是為了循環,為了去舊還新。地球上的所有都在運動中變化,不管是周而復始還是新舊更替,都是地球不變的命題,生命是地球循環的一部分,當然不會例外。
黃河的明顯變化來自于人類的干預,特別是中國可以主宰自己命運以后,就想方設法征服黃河,首先就是在三門峽這個地方實現自己的宿愿:別讓黃河再為下游人的生命財產形成威脅了。建一個大壩控制水的流量,使其雨季不成災,旱季水澆田,還要利用水流的動能發電,為生產生活服務。以后黃河上建起了多座大壩,規模、技術水平、經濟效益,都是這個水利杻紐難以比擬的。甚至某些副作用,曾經讓深受其害的陜西省多次向國家申請炸掉三門峽大壩,可是國家沒有這樣做,必竟她是新中國的第一。當時修建三門峽大壩,是不可能考慮到增加濕地的生態作用的,當她卻實實在在的發揮了作用,畜水時高峽出平湖的萬頃碧波,不僅僅是滋養和保護了水產基因,還為南來北往的遷徙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更重要的是有效調節了生存環境的溫濕度,促進了良性生態循環,間接的推動了整個區域包括陜西省一部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近些年,黃河三門峽水利杻紐運營所形成的季節性濕地所產生的生態效益,逐漸被人們所關注,特別是稀有動物白天鵝的棲息,成為了不同人群追逐的一張名片。游客是看稀奇的,天鵝擬人化的家庭氛圍,情感表達和排泄方式,讓觀嘗者為之驚奇。創造藝術的是在地理、天象、動物之間尋覓那種舜間即失的靈感的,每一次定格都有著不可復制的價值,所以在此命名國家級攝影基地。生態觀測研究者則把植物、動物、水環境、土壤環境、大氣環境之間的循環與變遷結合起來,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個性特點及人生適宜需求的關聯,提出保護的依據和措施。
圖 1每年七月黃河三門峽水利杻紐都會在汛期騰空庫容,為洪峰到來做準備。不管有沒有極端情況出現,都會為極端情況的到來鑄好備案。黃河流域每年七到十月的汛期,這里的大部分濕地都變成了灘涂,多數土地都可以種一季秋莊稼,但只能選擇生長期一百天以內的作物,否則,將會有種無收,灘涂是黃河三門峽水利杻紐的,村民們只能是見縫插針。
圖 2水剛退去,被激流沖昏的魚群行動遲緩,很容易成為人們的盤中餐,不少人承擔一定的風險在流水中抓魚,然后拿到市場上出售。
圖 3沙土地干的很快,水退后幾天時間,灘涂就被犁出來了,多數都是機耕機種,一天種個百把十畝不費勁。
圖 4承包者在打除草劑,省工省力省成本,當下非常利好,天長日久會怎么樣,不好說。農田經營如今都這樣,只是這樣做好多植物不能正常生長了,土壤和空氣中不少物質就不能正常循環了,那些不被循環的物質對環境對人生活有什么影響,現在還沒研究出來,所以也不好說。
圖 5庫區一蓄一放,河水一落一漲,不知有多少明星隕落,更不知有多少生命復蘇,能論喜憂么?只能這樣想: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倚。
圖 6有不少經營者為搶時間,直接把種子撒到了濕泥里,幾天時間苗都長出真葉了,可能這種法收時就緊張了。事情都有兩個方面,收時倉促,落葉和遺留就會成為遷徙動物們的美餐,天鵝個體大,食量大,活動消耗能量多,可能與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有關。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