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湖故里飄書香
媒體:姜堰新聞 作者:丁桂新
專業(yè)號:姜堰溱湖濕地公園
2011/3/11 10:07:44
在水鄉(xiāng)溱潼鎮(zhèn)老街中部的北邊,有一座近千年的綠樹禪院,人稱綠樹院。數百年來,鎮(zhèn)里的人讀書蔚然成風,優(yōu)良的風氣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古鎮(zhèn)注重教育,綠樹院是較早的印跡之一。清朝同治初年本地人李云等在綠樹庵創(chuàng)建了聞名里下河的溱湖書院,同治八年(1869年),地方董事李翼堂經呈準又在此設立溱湖義學,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為溱湖初等小學堂,堂長韓肇薰。這里綠樹成蔭,書香宜人,既有昔日的風采,又有今日的輝煌。
明朝吏部侍郎儲巏少時寓居溱潼鎮(zhèn),他于水云樓讀書的故事至今在鎮(zhèn)上家喻戶曉。儲巏一生為官清正,善于推薦和選拔人才。在朝廷上剛正不阿,疾惡如仇;在學習上博覽群書,精通詩文,著有《柴墟集》、《炯野集》等,《明史》中還有儲巏的傳記。
清朝時溱潼人李佩蘭著有《夢香草堂集》,曾任如皋教諭、邳州學政的溱潼名士李鳳章,藏書萬卷,學識淵博,著有《史評節(jié)錄》、《四庫全書目錄》等書。在溱潼鎮(zhèn)南郊的湖北口村,田氏父子著書立說傳為一時佳話。田鐘宇,字狩龍,其著作 《良知說正心誠意解》、《樂道書》、《勸學語暨圣諭六條注疏》、《教子格言》刊刻于世。在他的影響下,次子田毓芝也勤學苦讀,奮發(fā)著書。據《揚州歷史人物辭典》記載:“田毓芝字明符,清泰縣人,田狩龍次子,諸生,十應試不遇。遂潛心研究心理學,多所闡發(fā),著有《樂天堂稿》10卷。”
明清時鄉(xiāng)里先賢著書的事例很多,他們治學理政,聲譽遠播,是溱湖故里學業(yè)有成的佼佼者。在當代,或許是悠悠的溱湖水滋養(yǎng)了聰慧勤奮的溱潼學子,英才輩出,群星閃耀,水鄉(xiāng)澤國大放書香奇葩。
我曾在1993-1994年參加編印 《溱潼鎮(zhèn)在外地科技人員通訊錄》和《姜堰名人》(第一、二輯),入選名人的很多資料是由我搜集整理的。當年初步統(tǒng)計,有500多名溱潼人在外地工作。眾多的高級知識分子中,高級工程師70多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擁有高級職稱的更多。1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又涌現(xiàn)了許多新人和新的成果。當代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出版專著8部、譯著1部、編著、主編7部,其中《誤差處理和可靠性理論》作為研究生教材,獲1992年全國優(yōu)秀教材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出版英文專著2部,主編、審校叢書8部;2007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的李德群教授撰寫著作和教材14部;著名的擺動輾壓專家胡亞民教授也是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候選人之一,出版專著和合著達9部;朱銘教授有《外國美術史》等專著6部;朱乾根教授專著3部,其《天氣學原理和方法》一書為國內氣象工程師職稱升級必讀書和研究生考試參考書;著名作家、詩人劉鎮(zhèn)出版的詩集和散文集有8部。另外還有40多人出版了專著或合著。他們成功的典范是現(xiàn)今學人的楷模,他們奮斗的事跡激勵著成千上萬的學子。
在鎮(zhèn)上的院士故居里面,有一處為溱潼名人館。館內的三面墻壁上懸掛了許多彩色圖框,上面的有文字說明和照片,這些人就是在外地各行各業(yè)取得成就的溱潼驕子。在展臺的玻璃柜里陳列著一排排的書籍,是在外人士的嘔心瀝血之作,凝聚了他們回報故鄉(xiāng)的深情厚意。當年我曾自編過一本《溱潼鎮(zhèn)在外高級知識分子著作目錄》,可惜不知何時遺失了。但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再次實現(xiàn)這個小小的愿望,為名人館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