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全球變暖是導致格陵蘭島冰川表面融化的重要因素。但是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另一種威脅正在從冰川下方襲來:溫暖的海水在巨大冰川的下方流動,導致冰川融化速度比過去更快。 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2月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科學家們在對格陵蘭東北部Nioghalvfjerdsfjorden冰川(又名北緯79度冰川)的一些“冰舌”進行研究后發現,冰川下層的溫暖海水,是加速冰川融化的又一因素。 冰舌,就是漂浮在水上但不會與陸地上的冰脫離的冰條。這些科學家所研究的“冰舌”長度大約有80公里長。 研究顯示,超過1.6公里寬的一股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海水,直接流向冰川,在與冰接觸的過程中,海水將大量熱量從海洋引向冰川,從而加速了冰川融化。 領導該研究團隊的德國海洋學家賈寧·沙弗爾說:“加劇(冰川)融化的原因現在很清楚。” 此外,科學家們還在格陵蘭島的另一座冰川附近發現了類似的水流,那里最近有一條大“冰舌”從冰川上脫離。 報道稱,這一發現刷新了人們對冰川融化的固有認知。過去,多數海洋探測研究認為,由于人口膨脹、工業化發展等因素造成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所形成的全球變暖現象是致使冰川融化的罪魁禍首。 格陵蘭島冰川融化是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影響因素之一。根據2019年12月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當前的格陵蘭島冰川融化速度是1992年的7倍。過去20年,格陵蘭島冰川融化不斷加劇,有四分之一的全球海平面上升來源于此。 
科學家們說,2019年夏天,北極地區的大部分地區經歷了創紀錄的高溫,這導致格陵蘭島的冰川曾在一天之內融化了約110億噸的冰,這相當于440萬個奧運會游泳池的水量。 丹麥氣象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露絲·莫特蘭姆說,僅在2019年7月,格陵蘭的冰蓋就損失了1970億噸冰。 另外,海洋溫度在2019年也打破了紀錄。發表在《大氣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指出,2019年的海洋溫度比1981-2010年的平均溫度高0.075攝氏度。該研究的作者說,當今世界海洋吸收的熱量相當于在過去25年中,每秒向其投擲大約5枚廣島原子彈。 一大影響是導致淡水短缺。地球水資源中只有3%是淡水,盡管冰川中含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但冰川融化后將使更多淡水流向海洋,反而加速了淡水流失。 氣候危機導致的海洋變暖還將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大幅上升,例如能夠產生更多降雨的颶風和臺風。 海洋溫度升高也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穩定性,這可能導致世界上許多依賴海洋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地方的漁獲量下降。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那就是在南極冰川下的凍土層中可能隱藏著遠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