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路紅介紹了2019年天津濕地和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進展情況。
據介紹,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要求,結合實際工作,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加快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736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構建了天津市“三區兩帶中屏障”生態格局;穩步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實施,對875平方公里濕地自然保護區全面升級改造,積極推進生態移民、土地流轉、濕地修復等重點工程,恢復濕地功能;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改革,對各類保護地資源、利用、管理進行優化整合,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等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153公里海岸線保護工程,加強濱海濕地整治修復和岸線岸灘綜合治理修復;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大運河保護,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談到天津市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進展情況時,路紅表示,通過規劃實施,天津市濕地保護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濕地功能不斷恢復。根據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監測中心開展的生態保護狀況遙感監測與評估工作結果分析,四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均為優良狀況。據觀測,2019年北大港濕地過境候鳥數量累計達到100萬只,相較往年增長5萬只左右;觀測到的候鳥種類達到276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物種11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37種,比2017年的249種增長了10%。今年首次在天津觀測到的世界瀕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黑鸛、大鴇皆現身北大港保護區,還觀測到東方白鸛、白鶴、青頭潛鴨、丹頂鶴、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火烈鳥等珍稀鳥類。此外,曾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里海。
同時,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今年共集中放歸野生動物5次,涉及16個品種,數量總計47只,其中在天津市范圍內放歸2次,地點分別為大港濕地和薊州于橋庫區周邊;赴異地放歸3次,地點分別為江西的鄱陽湖和廣西的北海星島湖。
就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情況,路紅表示,2019年,天津市雙城生態屏障重點開展了海河生態芯濱河綠道、古海岸生態綠廊(北段)、古海岸生態綠廊(南段)、津南衛南洼濕地片區、濱海官港生態森林、津南綠芯、金鐘河濕地片區和西青生態綠廊八個重點地區的建設,主要安排了拆遷與生態修復工程,目前已完成155.84萬平方米;造林綠化工程,今年計劃的3.58萬畝造林任務已全部完成,目前屏障區一級管控區各類林木總面積已經達到13.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目前完成津南區咸水沽、八里臺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7200畝;完成王穩莊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建設和1350畝水稻公園建設;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道路交通建設工程;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污染治理工程;旅游發展工程;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工程等。下一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重點開展督導各區加快年度建設工程,圍繞 “十大重點工程”,突出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高質量完成2019年建設任務;圍繞“天字骨架”,突出“八大重點片區”建設,認真籌劃2020年建設任務;貫徹落實市政府批復的《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水系規劃》和《路網規劃》等工作。
同時,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上,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天津歷史城區整體保護復興規劃編制、深化提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開展大運河天津段規劃編制及管理應用、開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資源挖掘調查等工作。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