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鄱陽湖星子水位12.24米。隨廣西應對氣候變化考察團一行從南昌市出發,經南昌縣蔣巷赴鄱陽湖調研,途中遇30余人組團的自行車隊也去鄱陽湖南磯山濕地踏秋。
在黃湖閘,湖區一群白鷺在洼地覓食、棲息,吸引考察團駐足觀賞。車行至太子河大橋,只見戰備湖濕地,芡實、菱、菰、水蓼、荻、蘆葦等水生植物密布,白鷺、池鷺、水雉、斑嘴鴨等水鳥飛舞,好不熱鬧。
車行駛在湖中公路,該水泥公路高程在15-16米,鄱陽湖夏季豐水期被淹水中,從路旁的電線桿基部深色部分高度可知,2013年夏季公路被淹米余。公路東邊有鐵絲柵欄,估計是為封洲禁牧,防止牲畜進入。乍一看,以為自己來到了北方大草原,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什么時候變化大草原了?廣西客人有點不太明白。
我們來到三漁灣塹湖工柵處,眺望三漁灣濕地,遠處有小PT游弋,岸邊停靠了幾條小木漁船。我向廣西客人講解鄱陽湖水情周年變化、湖泊與草洲的轉換和鄱陽湖傳統的漁業方式——塹秋湖。客人興味盎然,上小木船拍照,與湖泊濕地、湖灘草洲合影留念。
來到磯山,我們一行登上磯山塔,這是磯山島的最高點,可環視鄱陽湖美景。近處,磯山的丹霞地貌、小島植被、因采紅石留下的人工湖,美不勝收。遠處,一望無際的鄱陽湖泊濕地,水、草、天緊相連。
由于客人要赴下午二時許的航班,我們匆匆離開磯山島,直奔南山島,想去鄱陽湖南磯濕地保護區南山保護站參觀,可惜鐵將軍把門。還好,南山島附近洼地有一群須浮鷗盤旋飛舞,引來客人拍照留影。
十一時許,我們送別戀戀不舍的廣西客人,我們一行三人直奔南山島北端的穿盔甲和丟盔甲,向鄱陽湖深處進發,拍攝秋季植物。那里可是當年陳友亮和朱元章大戰鄱陽湖的古戰場。
此行的最大體會是,夏候鳥仍然留戀鄱陽湖,我們見到的除大量的鷺鳥外,還有黑卷尾、水雉等夏候鳥,水雉幼鳥似乎還不會飛。
鄱陽湖秋天,草海在向您招手。中秋節前夕,鄱陽湖旅游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