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是一場從自然到社會、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全方位、深層次、歷史性的變革,是人類從認識到實踐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過程。
首先是倫理價值觀的轉變。生態文明認為,不僅人是主體,自然也是主體;不僅人有價值,自然也有價值;不僅人有主動性,自然也有主動性;不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類要尊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要與其他生命共享一個地球。人類也只有這樣做,才能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態文明社會,人類不放棄對更加先進物質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但在生產和消費上將更加理性,以實用、節約為原則,以適度消費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更加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將大減輕人類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也將自身從物質產品的奴役中解放了出來。
第三是生產方式的轉變。工業文明的生產方式,建立在對資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從原料到產品到廢棄物,是一個非循環的生產。隨著傳統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地球的資源和環境危機。生態文明則致力于構造一個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為手段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生產方式上,強調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從源頭上減輕現代文明對環境資源的壓力。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我們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第四是生態系統的修復與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工業文明的車輪在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使地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當前,全球氣候變曖、空氣和水體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能源緊缺等環境資源危機,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不僅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和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還需要我們采取積極主動的姿態,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加快修復已被破壞的地球生態系統,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和環境支撐。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