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因為我的工作和生態有關,還是因為我的本性使然,聽的說的或者說和別人交談的,總在自覺不自覺中和除人以外的生物連系在一起,而且有很多話讓人聽起來有些怪異,以致于我的很多知音都認為我老了,趕不上時代了。
人的思想與大眾不一致的時候,人們就認為你是異類,僻如說,眾人都在為如何賺到更多的錢為區域、為單位、為自己和家庭創造更加舒適快樂的生活時,你卻在為一顆草、一株樹、一片沼澤地的存在與否奔走呼喊,且不管別人的表情、眼光和議論,直著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從不去考慮這條路上的坎坷與艱難,是不是有點逆潮流而動啊。
如果你直面這種事實,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試問,你以為這種追求會有幾分成功的把握?到什么時候大家才會認可你的追求應該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感恩?假如,自然的殘酷程度不給大家認可和感恩的機會,你會為自己的付出后悔嗎?如果你番然醒悟從此隨波逐流,在眾人眼里絕對是福德雙全。可如果你這樣做,那就不是你的為人了。
我認識的網友幾乎都和濕地有關,也許是因為不是濕地的網友我沒邀請或沒有確定人家的邀請。聊天也幾乎全是與濕地有關的人和事,即便有點出入,也是站在濕地看社會。這不,今天有朋友給我發了幾幅繡品,我馬上就和濕地聯系了起來。
也難怪,蠶桑讓我想起了濕地,桑樹本身就是濕地植物的一種。有桑樹才有桑葉,有桑葉才能使那些可愛的蠶寶寶長大吐絲,為繡織提供原料。還有那繡品上的戲水鴛鴦,漂浮在水上的睡蓮,默默含情的浣紗女,鶯啼翠柳,鷺翔藍天的物景來源,都讓我想到了濕地生態,想到了那些化腐朽為神奇的濕地功臣們,細想想,它們就是我們的生命之源啊。
不信,我把這些作品提供給你,你不妨浮想聯翩一回,看有沒有一點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