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渭河渭南段北大堤。
渭河700公里從西到東堤防道路實現貫通,不僅承載著治渭人的夢想,還把關中大地串聯在了一起。短短4年,滄海桑田,渭河巨變:4年前,渭河頻發洪水,垃圾遍布,又臟又臭,讓人避之不及;4年后,平整的堤頂道路貫通,河水粼粼清波,沿岸景點如畫,美不勝收。如今的渭河,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周邊群眾前來親水、休閑……
更讓人欣喜的是,經過綜合治理,人們對渭河趨之若鶩:健身長廊、觀光農業、生態旅游、重點城鎮、工業園區,甚至縣城布局,都緊緊圍繞嶄新的渭河全面鋪開。渭河綜治,不僅在陜西河流治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為關中布局未來發展打開了空間。
“領略造化神奇,體驗人水和諧;探尋陜西發展,把握渭河未來。”從寶雞、楊凌、咸陽、西咸、西安到渭南,這是沿線人民對綜合治理后的新渭河的高度概括。
丑與美的逆轉——消除“水患”,再造大美渭河
渭河在陜西境內長512公里,她承載著關中大地幾千年的富饒和周秦漢唐的繁榮,灌溉著兩岸1400多萬畝良田,養育著全省64%的人口,渭河流域集聚著全省65%的生產總值,可謂是陜西的“白菜心”,也是絲綢之路的起源地。然而,曾經的清水玉帶,因長期掠奪而不堪重負,渭河變得滿目瘡痍。更讓人揪心的是,由于三門峽水庫的修建,渭河下游淤積泥沙12.75億立方米,致使渭河成為“懸河”,洪災頻發。
“上干(缺水)、中黑(污染)、下淤(洪災)。”這是百姓對渭河突出問題的概括。渭河,就這樣從母親河變成了沿岸群眾的“心腹之患”。渭南市臨渭區辛市鎮觀西村村民李百豐說:“每到夏季,我都提心吊膽。一下大雨我就不敢睡覺,隨時準備把家人喊醒轉移。”
群眾不能安穩睡覺,又何談民生幸福?還百姓一個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渭河,是陜西人民發自內心的呼喚,也是一道擺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民生難題。是直面還是回避?畢竟對一個西部省份而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
2011年1月22日,省委常委會第2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陜西省渭河全線整治規劃及實施方案》。省委、省政府下定決心,順乎民意,攻堅克難,再造渭河。為了推進治渭工程建設,省委書記趙正永、省長婁勤儉多次深入施工工地,現場辦公,實施政府目標責任、工程進度考核。為籌集資金,渭河治理還突破單方面財政投入的舊機制,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渭河建設。
渭河治理工程戰線之長、規模之大、投資之多,前所未有。沿渭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積極響應,駐地部隊主動請纓。388公里的渭河兩岸,擺下了100多處建設現場,數萬建設者戰酷暑、斗嚴寒,晝夜奮戰,持續掀起如火如荼的渭河整治大會戰,建設進度和建設質量均超過預期。
渭河大堤建成后,過去下游2000立方米/秒流量,就讓人擔心不已,現在5000立方米/秒流量,大堤固若金湯,沿岸群眾高枕無憂。再見李百豐,他喜不自禁地說:“現在不僅能睡安穩覺,還經常和家人一起到河邊散步,觀景,游玩。”
如今,漫步渭河,隨處都能看到碧綠的水草在清澈的水中搖曳,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兩岸寬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綠化帶,與寬闊的堤頂公路交相輝映,構成了河、林、路一體化生態長廊。渭河沿岸,呈現出江南水鄉般的秀美,一派“人水和諧”的景象。
責任與奉獻的結合——用生命與汗水,為渭河筑堤
2013年12月9日凌晨4時20分,是最美治渭人——高穩生離去的日子。
在同事們看來,高穩生的音容笑貌還宛在眼前:他不是在堆滿資料的辦公室,就是在回填土方的施工現場,或忙碌在青松佇立的渭河大堤上……
在治渭工程中,大家對他記憶最深的一個細節是:高工走到哪兒都挎著一個近20斤重的大黑包,把肩膀壓得斜斜歪歪。其實,大黑包里面就裝著兩樣東西——資料和藥。治渭3年,他背爛了3個包。他常常頭發散亂,胡須遮面,腰間的皮帶胡亂地窩成疙瘩,皮鞋上沾滿泥土。可他又是個極其細致的人,工程中的一方土、一鏟泥、一個小數點,他都放在心上……
2010年,渭南人翹首以盼的渭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啟動后,高穩生沒有休過周末,每天早上7點多離家,晚上11點多甚至更晚才回家。一到指揮部,他就像個不知疲倦的陀螺轉個不停。噩耗傳來,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一個技術精湛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個不知困倦的工作狂,怎么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他才50歲啊!大家都說:“高工太疲勞了,太累了。”
在4年治渭建設中,全省涌現出無數像高穩生一樣勇于擔當、敬業奉獻的最美治渭人。
岐山縣最美治渭人任少峰,白天,用尺子檢查鋪料厚度,做好實驗記錄,對各標段嚴把取料關。晚上,又趴在辦公桌前,處理工程技術問題,翻閱圖紙,梳理匯總資料,直到深夜。酷暑高溫,蘆葦栽植成活率低,任少峰便一頭扎進書里,鉆研起蘆葦栽植技術,經過反復實踐,終于摸索出坡面壓條,水邊扦插,灘地埋根栽植技術,并獲得成功。河灘溫度高達40度,一個夏天就把他曬成了“非洲人”。
郭峰,是國家水利水電工程一級建造師。在治渭建設中,有一家公司開出年薪18萬元聘請他,這對于月平均工資只有1000多元的灌區職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經過慎重考慮,郭峰最終婉拒了這家公司的盛情邀請。他說:“能參與渭河治理工程建設,是我一生最大的夢想。夢想是什么?是能讓我堅持、能讓我感到幸福的東西。”
高穩生、任少峰、郭峰……正是這些最美治渭人,用生命和汗水,為渭河筑起堅固的大堤,營造了渭河美景。
南與北的邂逅——南秦嶺北渭河,統籌兩條生態產業鏈
秦嶺是我省的一張綠色名片,秦嶺森林景觀從山麓到山頂垂直變化明顯,在許多峪口里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風光奇特。緊靠秦嶺北麓建成的關中環線,是一條生態旅游公路,帶動了秦嶺北麓旅游產業發展。周末沿關中環線自駕游秦嶺,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與秦嶺相望的渭河,經過4年治理,如今也成為人們周末休閑的好去處。西安市通過渭河治理使居民人均增綠3.52平方米。渭河草灘南岸49米寬的堤頂路,分為雙向4車道景觀路面和防汛專用道路,兩側不僅種植了景觀樹木,且在堤外建成200多米寬的河濱公園,亭臺湖泊星羅棋布,被西安市確定為城市運動公園。
寶雞市百里畫廊渭河景觀帶、岐山蔡家坡、眉縣馬家鎮段、楊凌水面景觀、咸陽興平10里荷香景觀長廊、秦漢新城、西安草灘段、渭南城區段等生態公園,相繼建成并免費開放。從怕水、拒水,到親水、戲水,沿渭群眾見證著渭河綜合整治的巨大成效。
5月28日,副省長馮新柱主持召開渭河綜合治理專題會議,研究安排把渭河治理成果變為現實的產業開發,使渭河成為關中百姓的一條致富河。
據悉,省體育局布局的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工程,近期將全面開工,2016年底整體完工。屆時將囊括自行車道、體育活動中心、籠式足球場等配套體育設施。寶雞市提出打造渭河沿線統籌城鄉示范帶,寶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蔡家坡省級開發區,以及寶鈦、東嶺、寶雞石油鋼管等響當當的企業“大腕”,紛紛向渭河沿線集聚,使之成為全市工農業和生態建設的樣板區,城鎮發展的聚集區,產業和生態的融合區。在渭河治理的大背景下,渭河沿線8個省級重點示范鎮規劃建設全面啟動,眉縣縣城向渭河邊靠攏,縣城擴大了5.6平方公里……
秦嶺、渭河,陜西兩條生態產業帶,南北呼應,造福百姓。
渭河,正在成為橫貫關中的最大生態公園、最美景觀長廊和最長濱河大道,還將成為關中“黃金水道”和區域經濟產業集群。一條美麗、靈動、幸福的新渭河描繪水潤三秦、水美三秦、水興三秦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