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需要天地萬物崇拜
袁朝暉2010.03.29日
2010年3月28日,我正在電腦上看西南大旱的新聞,單位同事告訴我陜西電視臺新聞節目將要報道長青自然保護區新聞,七點整,播送了幾個廣告,接著播送新聞,最后播送了“長青探春”。
隨后,轉到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談,竇文濤談到西南大旱云南一村支書的一席話頗為發人深思。村支書說“你們都出去打工去吧,老人孩子我們村干部替你們照管;天這么旱,人都沒水喝,還能指望種莊稼么?難道我們能坐在家里等著渴死么?”接著講到云南的潑水節,據說潑水節的來歷與祈雨有關(只是一種傳說)。聽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國古代各民族都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的傳統;就是現在,各民族還在繼承著龍、虎、牛、豬、鷹,山、林、大樹等原始崇拜。現在的城市人大多把這些看作是山村人落后思想的反應,自認為自己是現代人,不把這當做是一回事。從歷史起源與現代事實來看,這種天地萬物崇拜還是需要的,我們還生存在需要天地萬物保佑的地球之上,沒有天地萬物,我們一刻也不能生存下去!
看近期新聞,漢中市繼去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油菜花地區之一后,今年舉辦盛大的綜合的漢中油菜花節,包括西鄉縣的櫻花節、洋縣的梨花節、南鄭縣的茶花節、漢中的油菜花節,時至今日,我們能夠吸引外地人來參觀旅游的,能感動世人的,還是我們大地之上的特產,還是腳下的這片土地!
上星期六我特意去考察了洋縣草壩村的鄉村與梨園, 草壩村因有朱鹮棲息、梨園、優美的田園風光而聞名中外。我去時見到可能是漢中地區的人開著小車、騎著摩托車參觀朱鹮、梨園、油菜花的人很多。粗看起來,鄉村風光確實優美;詳細觀察,問題很多。例如:村子里年輕力壯的人都出外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與孩子,這與排排新房很不協調,缺少生機;田地里很少見人辛勤勞作的農民,油菜、小麥、蒜苗長得很好,油綠金黃;丘陵上的梨花多姿多彩,有的品種一樹雪白,有的樹上白花朵朵、配著很多還顯鵝黃的嫩葉,初看起來,還真是心曠神怡,頗覺寬慰。如果細細思考,還確實發現了不少問題:一是與我們讀的古詩不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田地里不見雜草,再細細尋找,也不見蟲子,不覺使人生疑,莊稼上、蔬菜上、田地里沒有我們記憶里的瓢蟲、螞蚱等,這會是一塊怎樣的土地,唯一的解釋就是化肥、農藥的危害已經非常嚴重了,蟲子、雜草大多都死了。油菜花上、梨花上蜜蜂很喧鬧,但是,這是一種意大利蜂,俗稱洋蜂,看來,不僅我們化肥、農藥、種子是由外國或中外合資生產的,就是給莊稼傳粉的昆蟲都是外來的。
考察了我們的鄉村和田地,我很憂郁,一是現在的農村問題很多,家庭分離,青壯年、老人和孩子相互分離,這能幸福么?二是鄉村的土地,沒有草、沒有昆蟲,傳粉都是洋蜂,這樣生產出來的糧食、蔬菜我們吃了能安全么?
再想想給我們帶來福祉的秦嶺山,河水越來越少,大鯢、土鱉難覓蹤影,魚既少又小,外人到此,見到花開、看見一棵大樹都覺驚奇,這一條清澈的小溪,幾條秦嶺細鱗鮭都成了新聞節目“長青探春”的主題,這些平常事務出現在新聞里,可見它已經是稀缺物了。
當清清的河水、油菜花、梨花成為新聞時,可以想見我們生存的環境已經很嚴酷了!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