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鷸。圖片來源:© 陳騰逸
條子泥迎來了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深秋,鹽堿地上的鹽蒿應時而紅,也染紅了這片棲息著數百萬候鳥的濕地。其中,就有上百只極危的勺嘴鷸。
今年7月,江蘇鹽城濕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塊濱海世界自然遺產。
青島海洋研究會理事長王松林曾作為保爾森基金會首任保護項目主任參與策劃和實施”中國濱海濕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他認為:“此次申遺最大的成果,是將東臺條子泥濕地納入了保護名單。”這一說法得到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委員、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聞丞的印證。
條子泥濕地,是此次獲批遺產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塊曾在江蘇百萬灘涂圍墾計劃中首當其中的大型濕地,何以能夠逃脫開發,獲得國際標準的保護?它的命運對于許多亟待得到更好保護的區域或有借鑒意義。
不可或缺的候鳥補給站
春季的候鳥。圖片來源: © 李東明
這塊新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包括原有的江蘇鹽城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東臺條子泥和周邊濕地。
這一大片濱海濕地,也正好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中心。在每年有超過200種、近5000萬只候鳥往返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有25種受威脅候鳥,其中的23種在鹽城濕地停歇、越冬、繁殖。被IUCN紅色名錄列入極危名單的勺嘴鷸,全球只剩下不到700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會在東臺和臨近的如東灘涂濕地越冬繁殖,單條子泥可達百只。
據“勺嘴鷸在中國”負責人李靜介紹,由于各地沿海灘涂的開發,目前該遷徙路線上以勺嘴鷸為代表的高度依賴灘涂的17種候鳥,數量均出現了顯著下降。條子泥濕地和東部沿海為數不多的灘涂,是它們最后的避難所。但多年來條子泥這片濕地得到的保護微乎其微,與其“世界級”的生態價值毫不相稱。
鹽城市在首次遞交的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文本中并未包含條子泥,在負責自然遺產地評估的IUCN專家委員會要求下,條子泥在2019年最終正式補充進入申報區域。IUCN評估報告認為:“中國做出了重要的決定,將經研究證實對候鳥保護至關重要的棲息地(條子泥)納入。”
圍墾危機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片來源: © 李東明
就是這樣一片如今光環加身的世界遺產地,差點湮滅在灘涂濕地開發浪潮中。
2011年,中國經濟還處在高速增長期,為了增加“農業用地”、補充因產業開發損失的“耕地”,江蘇鹽城啟動了百萬灘涂圍墾計劃,第一期即是東臺條子泥濕地。
這片總面積約40萬畝的濕地,有34.6萬畝被列入圍墾計劃,一期圍墾超過10萬畝,用作海水養殖。2012年,對條子泥濕地僅有的保護措施還被削弱。到2014年4月,一期圍墾全線完工。隨后,二期圍墾項目近12萬畝開始申報,眼看近一半條子泥將變身養殖場。
李靜指出,目前科學對候鳥群體與棲息地的關系研究不夠。“棲息地縮小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對候鳥造成毀滅性影響,留下的一半濕地可能再難承載候鳥補給的生態功能,”她說。
所幸,二期最終沒有獲得審批。
從圍墾中突圍
條子泥附近的崇明濕地的大杓鷸。圖片來源:© 陳騰逸
王松林認為,在圍墾期間,包括“讓候鳥飛”、“勺嘴鷸在中國”等在內的民間組織團隊與負責審批的國家海洋局和負責申請的當地發改委的溝通,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審批。曾參與了條子泥圍墾調查的“讓候鳥飛公益基金”原項目主任田陽認為,“這個事情是學術界、公益界、政協人大及公眾的共同努力和關注的結果,尤其是扎實的科研調查,政協人大建議案,申遺等。”
不過,大家基本都認同,真正卡住審批的,是形勢。聞丞說:“如果沒有中國的環保督察和生態文明建設,今天的這一切都沒可能發生。”
條子泥圍墾工程二期等待審批的時候,中國生態保護的風向早已經變了。
2012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若干意見》,提出了要保護渤海30%的自然岸線,并根據生態價值和脆弱性將渤海區域進行嚴格分類管控,管控區域遠大于現有保護區面積。“生態文明”理念終于從陸地延伸到了海域。2016年底,全國海域紅線基本劃定之后,國務院再次出臺《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提出8億畝濕地紅線要求。
“整個形勢這么一變,之前規劃圍墾的那些地方,在短期內也不可能做開發了。”聞丞說,主管申遺部門因為預見到保護必將壓倒開發的“大勢“,才將沒有保護屬性的區域一并報上了申遺清單。
隨后,環保力度有增無減:2017年中,新中國史上力度最大的國家環保行動——由中央派專員督察問責地方環保工作的中央環保督察制度——開始實施。2018年初專門針對違規圍填海的圍填海專項督察也開始展開。條子泥圍墾二期工程就這樣擱置了。
合力推動
條子泥復墾濕地上的鹽蒿。圖片來源:© 李東明
“申遺成功、條子泥成功列入遺產地,最大得功勞就是多年以來在那個地方關注候鳥保護的這些中外的科研團隊,包括志愿者團隊。”聞丞說,如果沒有這些公開、客觀的研究工作,無法形成中外合力推動一塊即將被開發的濕地獲得國際級的保護。
但是,聞丞也認為,這些研究工作能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背景。正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對沿海生態環境保護所做出的制度性保障,如環保督察和大部制改革,使得一些現狀并不理想的重要濱海濕地有了申遺的可能。
鹽城濕地在世界自然遺產的三項主要評價內容中有兩項沒有達標,其中“保護管理現狀”一項就不夠理想,原本被建議推遲申請。“是中國(在申遺現場)對沿海系列重要候鳥棲息地進行整體保護的國家承諾起了決定性作用。”聞丞說,鹽城濕地的重要性大家都有共識,中國在最后投票前的陳述最終幫助鹽城贏得了20個投票國的18票,最終通過了申請。
擴大保護
條子泥濕地的日落。圖片來源:© 李東明
由于此前幾乎沒有保護,鹽城后續還將完善對條子泥濕地的保護工作。眼下,鹽城正在申請“國際濕地城市”,并剛舉行完第三屆黃(渤)海濕地鹽城國際會議,將嘗試從濕地保護中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不過,一期只是黃渤海整體保護計劃的一部分。鹽城候鳥棲息地只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黃渤海區域7個關鍵濕地之一,同時該區域仍有一些重要但未受到保護和關注的濕地,它們作為候鳥遷飛網絡上的格點,彼此配合方能發揮更大保護價值。
在一期之外,申遺專家組還選出了另外14個點,包括一些已經進行保護的重要濕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請。
“申遺是激勵更多的地方政府積極保護濱海河口和灘涂濕地的一種新方式。”王松林說。加上鹽城濕地,中國共有14處自然遺產地,這些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或獨特地質特征的地方,都已成為一個地區或城市的名片,甚至重塑了部分城市的發展模式。在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下,他們也是更有份量的政績。
不過14個點的申遺準備工作量不小。北大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陳耀華也對媒體提到了申遺工作的緊迫性,二期申遺是2023年,2022年1月31日,要正式報出申遺文本;2021年9月申遺文本要送世界遺產中心預審,當年6月就要完成這份包含全部14個提名點的整體申遺文本和保護管理規劃。
“所以明年就要開始進行相關申遺準備。可以說時間非常緊,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他對媒體說。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