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漠,大家一定會立刻聯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但,那隨著河流走、充滿悲愴蒼涼、大漠之魂的寂寞胡楊,你又可曾憶起?
在大漠深處有一種錚錚鐵骨的英雄之軀、不屈品質的生命之樹,活著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來到新疆目睹眼前 “死亡之海”的大漠胡楊林,或仰天長嘯、或偉岸高大、或斜倚欄柵、或剛強挺拔,生生死死交替、死死生生共處,我不得不驚羨她“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不信上帝,卻要把她尊奉為我心中的上帝;我不相信神靈,卻想把她供奉為心中的神靈,為她虔誠禱告、對她頂禮膜拜。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古代稱作胡桐,《漢書·地理志》記載樓蘭多“檉柳、胡桐、白草”。在蒙古語中,胡楊被稱作“陶來”如“巴彥陶來”意為富裕的胡楊樹,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落葉喬木樹種,第三世紀殘余的古老樹種,6000多萬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區陸續出現,成為山地河谷小葉林的重要成分。第四紀早、中期,胡楊逐漸演變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種。胡楊在我國歷史上曾有大面積分布,從清代宋伯魯《詠胡楊》中可見:“君不見,額林之北古道旁,胡桐萬樹連天長。交柯接葉方靈藏,掀天掉地紛低昂。矮如龍蛇欲變化,蹲如熊虎踞高崗。嬉如神狐掉九尾,獰如藥叉牙爪張”。而今,它已退縮至沙漠河岸地帶,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它自始至終見證了中國西北干旱區走向荒漠化的過程。而中國90%以上的胡楊又生長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
在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上,作為中生植物胡楊,骨子里卻充滿對水的渴望。為了適應干旱環境,減少水分的蒸發,堅強的生存下來,葉革質化、枝上長毛,甚至幼樹葉如細柳葉,因而有“異葉楊”之名。然而,作為一棵大樹,僅僅靠減少蒸騰還是不夠的,她需要維持生命所必要的水分。為此,她的根深扎于極旱荒漠里,直至地下10米深處進行水分吸收;并且根系發達,在土層中延伸半徑長達20—30米,龐大的水平根系也使得胡楊具有較強的固沙抗風能力;耐鹽堿,胡楊全身都能貯存鹽分,以枝葉含量最高,可以從中提取楊堿;戰寒暑,胡楊在極端低溫達-42.3℃(北疆)、極端高溫達49.6℃(南疆)的環境中,仍能正常生長。胡楊雖然有極強生命力,但也逃不過長期無水的災難,淚盡沙海。
“凝眸回首意難詳,但須后事思前事;去地歸期兩渺茫,也或他鄉勝故鄉。汽笛聲催家戀淡,尋覓英雄用武地;車輪響報路行長,好花無處不芬芳。”其實,這何嘗不是在環境制約下生存的無奈。所以她是一類跟著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隨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變遷又相當頻繁,于是,胡楊在沙漠中處處留下了曾駐足的痕跡。她根蘗繁衍能力強,一般情況下,一株胡楊大樹就可以根蘗一畝林,且這種繁衍生息能力可延續100年左右。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鮮或干的胡楊,就能判斷這里曾經有水流過。正因為如此,有人將胡楊稱為“不負責任的母親”,它隨處留下子孫,卻不顧它們的死活。
胡楊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時節,樹葉一片金黃,成為攝影家和旅游者的天堂。然而,“活著,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的傳說所散發的無限魅力;三千年的生死輪回,坎坷曲折的人生之旅及對生存的態度,唯有寂寞胡楊讓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