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山碧綠一城安寧
王旭東
云橫秦嶺
秦嶺巍峨,我國南北自然生態和氣候因此有了分界。在這里,充沛的水源滋養和堅實的生態屏障,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和珍禽異獸的自由霜天。
秦嶺久遠,秦王朝春秋霸業由此而起,漢文明悠悠遺存留后傳世。長久以來,道教文化、中原文化、宗族文化等相互滲透。緣法自然,直到今天,仍引人神往。
秦嶺蒼翠,對于都市人而言,秦嶺更是一種精神寄托和心靈慰藉。她所具有的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資源,是大自然對西安的慷慨饋贈。
我們依賴秦嶺,更感念其恩。加快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是西安市加快推進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秦嶺是西安的綠色長廊和生態屏障,保護秦嶺北麓生態環境,守護一山碧綠一城安寧,正是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生動實踐。
一、為護山而立法,修復破裂“山”“城”關系
秦嶺,這個詞語出現在古今無數文人的詠嘆調里,出現在都市居民的新風尚里。但隨著人類活動的侵蝕,這個桃花源也曾一度褪色。
為保護秦嶺北麓生態與生態功能,西安一直在努力。立法對植被、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作出規定,同時規范礦產資源、交通設施、城鄉建設、旅游設施等方面的開發與保護。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魏民洲說:“加快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是市委、市政府明確的‘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西安發展的五件大事之一。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切實保護好秦嶺的礦產資源、水系森林、名勝古跡、宗教祖庭、動植物資源,利用好秦嶺豐富的生態人文旅游資源,建設好國家一流的旅游生態區,打造西安新的城市名片。”
市長董軍指出:“做好秦嶺保護工作是各級政府的歷史責任,是造福千秋的偉大工程。要切實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規劃引領、生態為先、重在保護、科學利用的思路,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著力打造秦嶺北麓生態屏障。”
早在2011年6月,西安市就成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從完善基礎性工作入手,全面啟動秦嶺生態保護工作。規劃編制了《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使得秦嶺生態保護有規可依。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開始施行,這是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法規;此外,西安市還出臺與法規相配套的諸多約束性規劃,研究確定西安市秦嶺生態保護區的“四至”界限。于去年內編制完成了太平峪、灃峪、草堂、湯峪4個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西安市“十三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指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編制《西安市“十三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曾經在城市經濟活動壓力下日趨“緊張”的“山”“城”關系,正開始得到修復。
二、保留山保留水,尊重環境就是尊重自己
有人說,中國的山系中其他任何一座山假如沒有的話,對全國的自然環境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如果沒有秦嶺,中國的動植物資源和文化的多樣性就都會改變。
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長江、黃河的分水嶺,也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區,動物和植物在秦嶺里共同構成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使得秦嶺在全國乃至世界生態環境保護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秦嶺北坡眾多的山谷中孕育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溪流,滋養著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八水繞長安”,指涇、渭、灃、澇、潏、滈、浐、灞八條河流,其中六條源起秦嶺。3000多年前的關中平原上,披散縱橫的河流注入渭水,滋潤著肥沃的大地,成為一個偉大文明的起源。
作為黑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海拔2822米秦嶺光頭山的田峪河湍流飛瀑,順著逶迤的山勢,時而鏗鏘,時而婉約??偯娣e639平方公里、落差2000多米的秦嶺國家植物園,就建在這秦嶺主體最具精華部分。
徒步進山,穿過茂密的樹林,可以看到華杉、連香樹、山白樹、金線槭等各種奇花異樹依山勢而長。植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位于田峪峽谷的山體核心保護區完整保存了大自然的原始風貌。“比如低海拔的雜果林帶、闊葉林帶,海拔2000-2400米的針闊混交林帶,2400-2600米的紅樺林帶,2600-2800米的巴山冷杉林帶,2900米左右的太白紅杉林帶,2900米以上的草甸、灌叢林帶等,植物分帶很清晰,這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植物園都沒有。”
歷史車輪滾滾而去,秦嶺山河依舊滋養三秦百姓。秦嶺保護并非封山鎖河,如何更好地保護整個生態環境?秦嶺國家植物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元華這些年在工作中體會很深,他給出的答案是,要做到最小破壞的開發,最大限度地保護。“把山把水把石頭都保留下來,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原貌。不論進行怎樣的規劃和建設,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行動書寫歷史,尊重環境,就是尊重自己。”
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重點項目建設成果豐碩
近年來,西安市從建立健全秦嶺保護管理體系、落實資源保護政策等方面入手,推進秦嶺保護立法工作,嚴格項目準入制度,切實規范區域內各種建設活動;在規劃中強調保護水源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礦產資源等,加強大秦嶺西安段的基礎設施、旅游設施規劃建設,盡快恢復和提高大秦嶺的生態承載力。
在做好基礎性工作的同時,2014年西安市實施搶救保護、優化提升、公共服務項目35個,秦嶺直觀坡面復綠1.3萬畝,完成環山路景觀提升及照明29公里、綠道示范17公里,建成生態節點廣場8個,對長安區青華山植被進行恢復,國家植物園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完成10平方公里遷地保護區建設、移民新村主體工程,啟動了科研樓和科普館建設,灃峪口綜合服務區建設已完成;秦嶺北麓生態旅游配套建設得以提升,沿山路面貌進一步改觀。
如今,走進秦嶺,2013年開放的戶縣7公里綠道示范工程為游客提供不一樣的山中騎行樂趣;全長21公里的“秦嶺北麓新沿山路太陽能路燈照明工程”,讓更多人欣賞到秦嶺夜景;投資1000萬元的迪比斯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500萬噸,為秦嶺水源地保駕護航;總建筑面積4270平方米,設有交易大棚、商鋪、停車位的環山路灃峪口綜合市場今年3月將全面投入使用,引導環山路沿線果農規范經營,為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供了堅強的硬件條件。
2014年3月,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西安重拳出擊,展開了一場秦嶺北麓違建整治風暴。整治行動中,市委召開常委會、專題會、現場會15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督導,市級有關部門和區縣齊心協力、形成依法整治的強大合力。截至2014年11月13日,秦嶺北麓西安段202棟違法建筑處置工作提前完成,共計拆除145棟,沒收整改57棟,生態得到恢復。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區的群眾深有感觸地說,“這次整治工作不僅恢復了秦嶺的青山綠水,更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生態保護課。”
四、讀懂秦嶺,守護西安人綠色家園
在秦嶺的胸懷里,孕育的是河流山川,包容的是草木生靈,它像華夏脊梁一般連起了中國內陸的南北兩側。在秦嶺的胸懷里,還孕育出文明之根、智慧之源,生發出人文名篇、書畫經典、古曲戲劇,讓中華民族的靈魂高貴豐滿、絢麗多姿。
對于西安人而言,秦嶺其實已遠遠超出了“山”的概念。陜西作家高建群對秦嶺心懷敬意和感謝,他說,“感謝上蒼,給我家的門前賜了一條河,這條河叫渭河。給我家的屋后賜了一座山,這座山叫秦嶺。”
昨天的西安因秦嶺而光輝燦爛,它是西安千年文明的造就者,西安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今天的秦嶺是西安城市重要的水源供給區和水源涵養林地,是西安的生態安全屏障,是建設國際化山水城市、人文城市的重要憑借,也是西安市民的綠色家園、精神寄托。
下一步,西安將以生態保護為核心,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和植被保護各項措施,繼續做好水資源、植被、生物多樣性和人文重點資源的保護。全面提升秦嶺北麓生態和旅游環境,重點實施綠道系統、服務驛站、河岸治理、農業示范園區、數字秦嶺等項目,啟動周至老縣城生態保護示范區建設。完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體系,對照《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對已有的總體規劃進行完善,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交通設施等專項規劃,制定分區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
同時,還將以今年秦嶺違法建筑處置工作為契機,建章立制,加強區域聯動與綜合執法,完善問責機制,依托“數字秦嶺”平臺,逐步建立秦嶺執法動態監察系統,推進依法保護。加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采取多種方式,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工作,讓市民讀懂秦嶺,自覺保護秦嶺,參與保護工作,營造濃厚保護氛圍。同時,加大巡查力度,開展綜合整治,重拳打擊秦嶺生態環境破壞行為。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