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
蘇府[2014]141號
各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為加強濕地保護管理,規范濕地利用行為,維護生態平衡,根據《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規定,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化思想認識,深刻領會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重要意義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并因其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特殊功能而被譽為“地球之腎”、“碳的存儲器”、“物種的資源庫”和“鳥類的家園”。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是濕地保護的紅線,也是維護生態環境質量必須堅守的底線。蘇州濕地資源豐富,全市已認定市級以上重要濕地102個,以太湖、陽澄湖和長江濕地為核心,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孕育了獨特的濕地文化。蘇州人口集聚度高、開發強度大、環境容量低,開展濕地保護和管理,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濕地保護管理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蘇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目標總要求,緊扣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牢牢把控濕地保護底線,積極實施濕地保護恢復工程,不斷完善濕地保護政策措施,逐步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遵循約束、尊重自然的濕地保護管理機制,促進濕地生態系統持續健康發展。到2015年,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0%,市級以上濕地公園總數達到20個,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數量和水平保持全國領先,重要濕地、一般濕地面積不減少,以環境教育、濕地科普等為題材的生態宣教基地達到10家;到2020年,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其中所有市、區的自然濕地保護率均不低于50%,濕地水環境明顯優化,濕地多種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保護濕地、尊重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突出重點任務,大力推動濕地保護管理取得成效
(一)加快一般濕地認定和名單公布。根據《條例》要求,對照市政府公布的《蘇州市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認定條件》,各地要在重要濕地認定的基礎上,加快一般濕地認定工作,2014年內要公布名錄、明確保護區域、劃定保護紅線。
(二)嚴格濕地征占用管理。要嚴格征占用濕地審核,作為各類建設用地審批的前置程序,涉及占用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條例》要求的程序辦理手續。發改、國土、住建、規劃、水利、農林、環保、園林等部門,要形成合力,嚴格征占用濕地項目的審核、審批,防止出現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破壞濕地資源的現象。
(三)科學恢復濕地功能。濕地恢復要以保護動植物生存環境為原則,盡可能保持濕地原有形態。優先在湖濱帶、入湖河口等濕地功能關鍵區域和重要濕地沿線等生態功能特殊區域開展濕地恢復,建設示范工程,以帶動其它濕地恢復工作的開展。在濕地恢復過程中,要尊重河道原有寬窄、深淺的自然狀態,減少截彎取直,避免對湖泊、河流的基底和駁岸進行硬質化改造。加強濕地植物的保護與修復,多用蘆葦等鄉土濕地植物,不用大樹、草坪造景,以再現原生態濕地。加強對飼養動物、放飛表演等誤導大眾、影響動植物生存環境行為的管理,逐步構建起生態安全防護屏障,維護生態系統長期穩定。
(四)提升濕地監測水平。要充分發揮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的作用,積極開展研究,提高濕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水平。要在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小區等體現濕地特色、人為干擾小的地點建設市級濕地定位觀測站,并逐步建立起濕地生物預警、預測和評價體系,用科學的指標來監督、管理和評價濕地保護的效果。
三、落實保障措施,切實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的工作水平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的考核,強化社會監督,引導社會公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濕地保護。
(二)加大財政扶持。各地要按照《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和《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的要求,認真開展濕地生態補償工作,規范使用生態補償轉移資金。要認真測算濕地保護管理費用,做到足額保證,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逐步加大濕地恢復后的管護投入,鞏固保護成果。
(三)強化部門職責。各級農林部門要建立基層濕地管護隊伍,滿足工作和發展需要。要加快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市發改、國土、住建、規劃、水利、環保、園林等部門要各司其職,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形成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保護管理體制。批準建設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濕地公園要抓緊落實機構和人員,切實履行濕地保護管理職責。
(四)加大宣傳力度。宣傳部門要大力開展濕地保護宣傳,不斷增強全社會保護濕地的意識。濕地公園要充分發揮集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濕地科研科普宣教于一體的優勢,大力開展濕地生態文化建設和宣傳,創造條件讓公眾參與濕地自然觀察、濕地科普調查、濕地自然創作、濕地義務巡護等活動。教育部門要適時將濕地科學知識和濕地生態文化列入課外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從小了解濕地知識,成為傳播濕地文化的先行者,保護濕地的行動者。要建立濕地志愿者工作機制,采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形成熱愛濕地、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10月8日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