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木板屋、清亮的良田、恬明媚靜的美池和風情萬種的修竹,鑲嵌在萬古寧靜的群山之間,被群山環抱的安化江南鎮的高城村就以這樣或黑或綠的顏色,招惹著山外的人們,讓人心馳神往,既而樂不思蜀。
曾為秦觀的《滿庭芳》里一句“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甭錅I傷神良久,那滿是“驀然回首,那人‘不’在燈火闌珊處”的宿命式的凄涼,讓我一度恨不能拉長高城,延續希望。因此,當茶馬古道投資開發商筆克公司邀我前往高城時,我平空生出幾分豪情,期望實現那異想天開的夙愿。
古樹,開滿了溯回千年的期盼;峽谷,截不斷跨越千年的思念;馬幫,敲響了千年的絕唱。我與高城就這樣不期而遇。相遇然后分離,不過千年轉瞬。而它在神樹下守侯了千年。我呢?我在輪回里輾轉千年。
高城峒俗名高城,在茶馬古道運輸最發達的年代,這個村是寶慶、新化、安化、益陽等多個縣之間的一個最大中轉站,茶葉、鹽、中藥材等運輸馬幫都要在此住上一夜,有些貨棧還在這里設有中轉的倉庫,又因其海拔600多米,被人們稱為“高山上的小城鎮”。村子被一群高山托起。村子背后,就是婁底新化縣的大熊山原始森林。村里還是清一色的木屋子,不少屋頂蓋的還是杉木樹皮。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莊,隨著茶馬古道的衰退,數年來不為外人所知。村民們過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活。村內麻溪淙淙,猶如古箏鳴奏;雞犬相聞,永葆天地和諧。兩三線或綿或軟的雨絲下來,整個村莊便就籠罩了層薄薄的面紗,誰見猶憐。
村邊上有四個環繞狀山頭,當地人稱為“關山”。關山是當地的“守護山”,“管風水”。據說,在安化山中的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關山”,村民對此極其敬畏。這種敬畏在高城尤其突出,這使得此地的“關山樹”從未被砍伐。如今,這里100多年的樹有上百棵。200年左右的古樹有15棵,那15棵樹早被縣林業局正式掛牌保護起來了。原始的關山峽谷驚險又壯麗。美景在一路的攀緣中放大再集中,征服的欲望占據了攀緣者的心靈。原本已是“山窮水盡疑無路”,可路轉巖石頭,“柳暗花明又一村”,贊嘆與驚奇自在攀緣者的心里。
高城上個月才通簡易公路,所以至今還留存著益陽地區(一說“中國南方”)最后一支馬幫。在沒有修通公路之前,這馬幫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們馱出山里的農副特產,馱進村里缺少的工業百貨。100多匹馬兒傾巢出動,行走在茶馬古道上,綿延2.5公里,堪稱一道絕美的風景線?,F在,高城馬幫由原來的交通工具變成了游客赴高城探險的重要項目,騎著馬兒行走在崇山峻嶺之中,懸崖峭壁之邊,絕對是一種與乘車完全不同的體驗。
北雁南飛,今年離去,明年歸來。花落花開,今年凋謝,明年再開。而高城呢,是否在歲月的蹉跎中漸漸老去?秦少游即便能來到這個高城,經年累月,也將望斷。我怎么才能給自己一個交代?還是安化人民善解人意,為了彌補秦少游,抑或我的遺憾,他們將清代兩江總督陶澍陵園、安化規模最大的永錫風雨廊橋、天植坊茶業、洞市老街悉心串聯,織就一幅綿延數十里的精彩紛呈的畫卷,渾然天成。
審 核:謝寧寧 來 源:益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