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團與黑龍江省富錦市民勝村退耕還濕農民深入傾談。
松花江下游南岸,號稱“黑土綠谷”、“中國糧都”的黑龍江省富錦市,10多位農民和10名來自國家林業局直屬機關的青年促膝圍坐在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廊道上,熱烈討論眼前這塊濕地通過退耕還濕獲得新生的歷史性巨變。
國家林業局機關青年2012年基層調研團第四組6月14日至15日走進三江平原腹地的富錦市,以座談、走訪、參觀、巡護、調查問卷、接待游客等方式,與基層濕地管護人員和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體察基層濕地保護管理情況,鍛煉了調研團青年成員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增強了做好本職工作、建設現代林業的責任感。
三環泡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鳳英向調研團介紹濕地情況。
基層調研團第四組以“尋根北大荒 傾情黑土地”為口號和旗幟,由國家林業局濕地辦主任馬廣仁擔任導師,國家林業局濕地辦副主任袁繼明擔任團長,10名青年成員分別來自國家林業局濕地辦、瀕管中心、科技中心、治沙辦、竹藤中心、計財司、中國林科院、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中國綠色時報社。
14日下午一抵達富錦市,調研團便參觀東北最大、全國領先的三江平原濕地宣教館,領略了三江平原濕地的獨特景觀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與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座談,了解這個正處級、財政全額撥款參公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和職能。富錦市市長助理、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鳳英說:“富錦市有濕地68511公頃,目前市里對濕地保護管理這一塊投入很大。”
調研團成員在管護站翻閱《管護人員巡護管理日志》。
15日清晨4時,10名青年即趕赴市區西南40公里處的富錦國家濕地公園。這個濕地公園總面積2200公頃,公園內原始生態資源保存完好,水生植物繁多,匯聚著丹頂鶴、白枕鶴、大天鵝、白翅浮鷗、綠頭鴨、骨頂雞等40多種水禽。調研團青年成員觀察濕地鳥類,參與公園游客接待,與公園周邊12位農民傾心座談。富錦市錦山鎮民勝村黨支部書記毛貴余和村民李長吉、張明柱等都說:“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是一次性退耕還濕1200公頃建成的。這1200公頃,說是地也是地,說不是地也不是地,是大家伙在國家的沼澤地上開荒形成的。政府說建設濕地公園,我們是激烈反對,跟保護區管理局人員干起來了。現在濕地公園建起來,水面擴大了,生態環境好了,鳥類也增多了,生態旅游發展起來,國內外游客越來越多,我們通過公園施工維護、保持公園衛生、開電瓶車、租船載客游湖、收割蘆葦、開設餐館、當濕地管護人員,收入更多更穩定了。現在,我們是發自內心地擁護濕地公園建設,和保護區管理局也親如一家了。”10位青年為農民樸實、真誠的訴說動容,真切體悟到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深刻真理。
調研團參訪黑龍江省富錦市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護一站。
調研團還來到富錦市區南部75公里處的三環泡自然保護區,這是目前三江平原地區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保存完好、面積較大的一塊原始濕地,青年們參觀管護站,與基層同齡管護人員深入交流,和他們一起爬上40多米高的瞭望塔,觀察珍稀濕地鳥類。這個管護站的13名青年農民長駐三環泡保護區,工作條件艱苦,但每天認真巡護,細致填寫《水鳥數量監測記錄薄》、《氣象監測記錄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記錄薄》和《管護人員巡護管理日志》。今年5月12日、監測人署為吳忠古的一頁水鳥數量監測記錄,詳細記載了日期、時間、天氣、溫度、風向、風速,逐一記下了當天東方白鸛、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大天鵝等50多種鳥類的數量,并在備注中寫道:“大雁今天早上2時50分開始向西伯利亞遷徙,5時50分走完,剩下沒走的在當地筑巢。”調研團成員翻開一頁頁這樣的記錄,心中涌起對基層同齡人的感佩之情。
退耕還濕造就了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美景。
調研團向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基層濕地保護管理單位贈送團長袁繼明攝著的濕地鳥類攝影集《平天飛羽》,本報記者代表報社向保護區管理局贈送《森林與人類》雜志,均受到歡迎。16日至21日,調研團還將奔赴洪河、七星河、撓力河、大佳河、安邦河等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更加深入地尋根北大荒,體會黑土地上的濕地情懷。(三江平原濕地調研團 韋榮華)
(轉載自2012年6月19日《中國綠色時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