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體會到了王勃那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似乎感受到了回歸自然的那一種返樸歸真。似乎聞到了那日日不斷的香煙;看到了那香煙繚繞,彌漫如海。這是一個物華天寶,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人與鳥類最近距離接觸的地方。這里就是向海。一個夢幻的天堂。
向海最大的特點“貴在原始,美在自然”。我懷著追尋向往的心情踏上了去向海的路。追尋那份與千鳥同舞,向往那美麗的世外桃園。這是一個靈魂寧靜的居所,沒有喧囂,沒有污染,沒有欺詐,一切如同混沌之初。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通榆縣西北部,總面積105467公頃,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1986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2年加入“世界濕地公約組織”被列入《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中“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993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準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向海獲得這些桂冠與他自身的迷人是分不開的。1992年李鵬總理帶著專題片《家在向海》參加在巴西召開世界環保大會,把向海介紹給了世界。它將是我國東北的一塊風水寶地,是科爾沁草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從通榆縣城向西北行67公里,便到達了向海著名的北景區。由于向海地形復雜,生物多樣與復雜的生態環境相互滲透。沙丘,草原,沼澤,湖泊相間分布,縱橫交錯,星羅棋布構成了這里特有的景觀,沙丘榆林,蒲草葦蕩,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千姿百態的蒙古黃榆盡顯著枝條的嫵媚。風吹迭蕩,蒲草輕搖人置身其中,讓風吹動了長發。碧波粼粼的湖面有仙鶴不時起舞。茫茫無際的草原讓人用一種怎樣的胸懷去迎接清晨的陽光。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瀲滟的湖泊,千嬌白媚的蒙古葦蕩,牛羊親吻著草地,魚蝦漫游于池塘,炊煙、農舍……構成了一組秀麗的田園詩,一幅淡雅的風景畫。
這里有野生植物595種,其中藥用植物220種;野生脊椎動物300多種,其中鳥類293種,世界有鶴類15種,在向海就有5種。目前在世界僅有的1500多只一類保護珍禽丹頂鶴,就有60多只在此繁衍生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向海已成為世界上較大的鶴類觀賞區之一。野外觀鳥,只可遠眺。如果您真想零距離目睹珍稀鳥類的英姿,與其嬉戲拍照,不可不到仙鶴島。仙鶴島,三面環水,一面臨山。島上植被多樣,灌木蔥蘢,環島水域內,蒲草葦蕩高可過人,茂密連片。島上亭臺園舍,造型古典雅致,別具一格。珍禽園內有體態優美的東方白鸛,性情機敏的灰鶴,玲瓏乖巧的蓑羽鶴猛禽園內有嘴似鋼鉤的白尾海雕,上下翻飛的白尾鷂,空中霸王禿鷲;有百囀千鳴的百靈,專食蘆花的葦鳥,會嗑瓜子的蠟嘴雀;最值得一看的當然還要數人工馴化成功的半散養的丹頂鶴。無論是雄鶴或鶴雛,都把自己的羽毛梳理得清潔干凈,時而在舍外平臺上亭亭玉立,時而伸頸揚頭,曲膝彎腰,原地踏步,鼓羽亮翅,輕盈起舞,時而拍動雙翼,凌空滑翔,真是“鶴鳴九皋,聲聞于天”,鶴本應生活在青山流云之中,可此景在人間也有。從這里出來就應該去保護區的博物館,進入這里就象進入一個天然的野生動物園。二百多種珍禽異獸標本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披霜帶雪的野狼,亮翅舞爪的禿鷲;飛奔擊雪的野兔,舉止凝重的天鵝;嘴似琵琶的白琵鷺,目露兇光的金雕;成群游弋的雁鴨,引頸展翅的丹頂鶴定會讓人感覺進入了一個奇幻的動物世界。
向海因一廟而得名,便是今天的香海廟。所以來了向海怎么能不進這有名的香海廟。
1664年清朝順治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廟,取名“青海廟”。1784年乾隆帶著劉墉,和伸等三十四人微服私訪曾下榻于此,因感于“青海廟”的“青”比“大清帝國”的清字少了三點水,而視為削去了大清帝國的半壁江山,故怒而改廟名,將此廟命名為“福興寺”,而且親筆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寫匾額,并留有“云飛鶴舞,綠野仙蹤。福興圣地,瑞鼓祥鐘。”等兩塊碑文。由于碑文是木制,不禁風雨加之關東塞外地廣人稀,文化落后,識得碑文的人寥寥無幾,兩塊珍貴的碑文早已不知去向。好在北京雍和宮《福興寺志》還留有當時的記錄。“福興寺”平日進香祈福者絡繹不絕加上乾隆皇帝兩次光顧使的這里聲名遠播。這里日日香煙繚繞,彌漫如海,因而得名“香海寺”。 一九九四年始,“向海廟”這一歷史名跡又重新修復,已故國家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將其題名為“香海寺”。今天,主體工程修復后的這座廟宇無論是規模 ,還是工藝都無不向人們展示著它昔日的輝煌。
也許您一進廟門就被院內的幾株參天古榆所吸引 ,幾百年來她們日夜守衛庇護著向海,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植株碩大得兩個人合抱不攏。由于這古榆承載著向海的歷史,又記錄著向海的今天,古往今來當地的人們愛她、信她,奉她為神樹。看到樹上的紅布條或紅絨繩了吧,那是癡心父母在樹上“拴娃子”,以求早生貴子或子女平安。人們還賦予古榆美麗動聽的傳說,那傳說多如樹上的葉子。有說她們是仙女下凡游遍大江南北,卻唯獨愛上了向海這里比仙境還美的天然景致,愛上了向海這里比神仙還善良的人們,遂化為榆樹扎根在向海,又孕育了千萬株小榆樹遍布向海各個角落,為向海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無論歲月滄桑,還是貧瘠荒涼,對向海愛的初衷不改,真情不變,一如每一位勤勞、勇敢、善良的向海人對向海的忠誠與執著。
來了美麗的向海讓人不虛此行,如果您想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鳥的氣息,您可自撐木船或乘游船貼近千鳥巢。千鳥巢位于向海湖中一孤島上,那里有數以萬計比麻雀還小的燕子,叫灰沙燕。遮天蔽日地盤旋在島的上空。再仔細觀察您會發現,這島的北側有成千上萬個僅有五厘米左右的小洞,這些小洞就是灰沙燕的“家”。這時,當您聆聽著密密壓壓的鳥鳴,沐浴著向海湖清新的雨露,才真正感受到置身大自然懷抱中的天人合一。
從通榆縣城向西行50公里,便是著名的向海南景區。那里有風車葦海和黃榆奇觀,在此賞黃榆,觀風車,探葦海,入民俗,人共自然。興隆山黃榆觀光區有一片世界罕見的萬畝蒙古黃榆林。
這里給我印象最深的要屬那一片美麗的杏花海,這是我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香雪海。夢中我亦隨飄落的花瓣輕輕起舞,有清雅的古箏樂曲伴奏,有陣陣清香擁抱著我,那一種寧靜讓我陶醉。
在瞻榆鎮繼續向西南行40公里,便來到了包拉溫都杏樹觀光區。這里是一處大自然造就的天然奇觀——杏花海。在東西長40余公里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生長著一百多萬株天然的杏樹。仲春時節,一夜之間,杏花競放,漫山遍野,花香馥郁,沁人心脾,花落時,片片花瓣亦如精靈般美妙。待到仲夏,鈕扣大小的青杏密密匝匝,更是杏香四溢。
走出向海我的心境是那樣的舒暢,以后有機會還希望再次走進向海。
向海在呼喚!真誠的邀請來這鶴的天堂——向海!
向海心路旅程,帶您走進人們心中的天堂!
向海,一個迷人的仙境;向海,一幅清新的風景畫;向海,我心中的天堂!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