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本終生在讀的百科全書
袁朝暉著2009.10.10
一九八五年我從陜西省農林學校畢業,主要在森林采伐與經營方面學習了一點理論知識;十一年的森林調查、設計與營林管理工作,使我熱愛上了森林這本百科全書;十三年的長青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與保護工作,讓我認識了一些動植物。森林:人類的祖居地與搖籃,在生態文明意識逐漸覺醒的今天,無論認識程度深淺不一的群體,都迫切地想回歸自然。我們自己可能都說不清楚,我們為什么要回到森林?那可能是我們遠祖基因的召喚,也可能是哪里有我們人類生存需要的一切資源,歷史、文化、宗教、精神、情感、食物及其生存空間。
二零零九年六月,我參加全國一類森林資源連續清查,調查了十條樣線與樣方,寫下一點對森林的讀后感,與向往森林的朋友分享。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一日,經過省規劃設計院、長青自然保護區各位領導、各個部門的幫助及其調查小組的學習、準備,外業調查正式開始了。由于全國一類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路途遠、技術要求強、時間緊,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第一天外業調查選擇了一個較近的柏楊坪實習樣地,距離與華陽保護站駐地大約有十八公里。
第一天參加一類森林資源外業調查,大家都比較興奮,六點鐘起床,六點半吃早餐,七點多十位調查隊員就坐上切諾機、騎上摩托車上了山。走了大約三公里到端公壩,就被板橋修水泥路的施工隊給攔住了,好在都是熟人,給我們調查組指引了一條小道,可以把摩托車抬進去,晚上寄存在老鄉家里,第二天調查就不用再抬車了,對于雙方的工作都比較好。經過這一陣折騰,倒使我想起一些往事,九十年代長青林業局采伐木材時,經常和各沿路村莊、村民發生糾紛,農民經常毀路、攔路,更別說讓林業局掏錢把路修到他們的地里了。現在短短十來年時間,農民的觀念已經大為改變,自己主動舍棄自己的部分利益,為了整個社區、鄉鎮的社會經濟發展,自己修路,建設家鄉,我為中國農民感到自豪和驕傲。
板橋村,可以說是秦嶺山眾多社區的一個典型代表,社區的集體林和保護區緊密相連,這樣的地理關系,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方面,在七十—九十年代國家采伐木材時期,由于林權不清,林業局與社區時常處于利益糾紛狀態;二方面,保護區成立后,國家實行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社區與保護區的目標較為接近,保護區有幫助社區發展社會經濟的義務,社區又較早接受自然保護的理念,社區與保護區現在的心最近。修路這件事,就是一個集中的反映。板橋社區為了發展自身經濟,種植中藥材、興修水利、小型電站,這些事,都是需要大量資金,不是一個小小山村能自己完成的。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投資少、見效快,發展農家樂,跟著長青自然保護區搞旅游,是板橋社區及其村民的迫切愿望,眼看著外國人出出進進,西安的、漢中的車來人往,心里著急啊!
為了發展社區旅游,村里還開了幾次討論會。最典型的新聞是:社區村民形成了一個決議,以后就是再窮,也不破壞社區的景點、景觀、風水。說起這事,有一個可悲的往事:板橋社區有一個著名的景點——雷家譚瀑布,中外客人路徑此處大多下到低處拍攝這幅美景,長青自然保護區、洋縣政府也多次把這幅美景搬上屏幕。遺憾的是,瀑布上方為農民私人農田,栽種著核桃樹、山茱萸、厚樸等樹種,還有一些灌木、雜草,有一年,為了發展山茱萸,一位村民把其它不必要的雜灌、雜草都割掉了,瀑布的背景一下變了,再不像以前那么美麗了。這事使村民深刻認識到,家鄉的山水、動植物是一體的,缺一不可,整體才是原生態的、最美麗的,才最能吸引中外友人的贊嘆。
現在,板橋社區積極把雷家譚瀑布、黑龍潭瀑布、跳魚譚瀑布,端公壩儺戲遺跡、社區動植物資源都加以保護,發展農家樂,爭取從長青——華陽生態旅游這個大鍋里分的一杯羹。
農民盼啊!盼望林權改革,盼望自己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板橋村有近13萬畝林地,人口不到170人,林權改革勢必如農業生產責任制一樣,極大地調動山區農民的積極性。山區農民的致富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到來,那時,中國就又有了一個發動機,中國山區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那時,會是一個集體回歸自然的生態文明新時代!
我也說兩句 |
![]() 支持連載,讓大家了解更多!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