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已出臺了一些保護濕地資源的政策,且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卻無法有效地對濕地資源進行科學保護,中國保護濕地資源的道路還很漫長。在今后的濕地保護中,必須要采取行政、法律、經濟等措施,形成有效保護體系, 實現濕地開發與保護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1.加大濕地保護區建設
在當前濕地資源受到嚴重威脅與破壞,濕地管理機構、法制尚待完善的情況下,當務之急是對一些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物種、 典型的自然景觀和自然歷史遺跡區進行保護,劃定保護范圍和制定保護法規, 使這些濕地生境得以盡快保護和恢復。實踐表明,建立保護區是保護濕地最積極、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繼續加強濕地保護區建設,把重要濕地以建立保護區的方式納入到保護管理體系。自20世紀80年代始,中國意識到保護濕地和生態資源可持續活動的重要性,各地相繼建立了以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到2005年12月為止,已建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473 處,保護了1 715萬hm2的自然濕地,占濕地總面積的45%。這些區域的濕地資源與生境已得到良好的保護與恢復。為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工作,國務院于2003年批準《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2030年,完成濕地生態治理恢復140萬hm2,建成53個國家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示范區,全國濕地保護區達到713個,國際重要濕地達到80個,使90%以上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使中國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進入良性循環,充分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效益,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政府在努力實踐執行工作規劃的同時,要注重對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的不斷維護和管理,要健全管理機構、配備相關人員編制,加大經費投入,使保護區真正進入保護、.管理和必要的科研、 科普宣傳教育以及珍稀動植物資源的繁育等正常的運轉軌道。
2.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法律體系
中國目前尚無一部專門的濕地保護法,近十幾年來,中國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其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過立法得到保護,但到目前為止,在濕地保護中的專門規定主要是由國務院17個部委合作編制的《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除此之外,關于濕地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從國家到地方均很少見。現有的法律法規主要針對有關土地和海域資源、 動植物資源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在濕地資源保護上缺乏系統性、協調性。
濕地資源保護立法正是協調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治理之間關系,構建與完善中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確保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應需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并統一濕地資源的概念及管理目標,制定適于規范濕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行為的法律法規。
此外,應將現有濕地資源保護面積、邊界、管理機構、經費來源、保護對象物種名錄等用法規的形式加以規定,為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據,以法律形式確定濕地資源管理程序,使濕地保護工作走上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與國際濕地保護相接軌。
3.采取濕地補償機制
目前中國政府為了切實保護好濕地資源,廣泛地設立自然保護區,嚴格限定濕地資源的利用,這種做法雖然對于濕地保護有著良好作用,但卻也使得濕地所在區域群眾的傳統權益無法實現。隨著生計和發展的訴求不斷增長,濕地所在區域群眾的發展與濕地的保護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由于濕地生態服務功能是市場不能提供的產品,是應當由政府提供必要制度保障的公共物品生產,但因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現有投入水平難以滿足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需要,必須要通過其他資金渠道來對濕地資源保護工作提供持久的財政支持。
在中國林業保護的實踐中,采取了對受影響的傳統權益方予以補償、貢獻者予以獎勵這種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中的一項制度安排,并被驗證十分有效。所以,對于濕地資源的保護也可采取類似方式,建立起完善的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既可以使濕地保護區所在地群眾通過對濕地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而獲得一定收入,又可以通過將對濕地受益者征收的補償金用于濕地保護,建立起“利用一反哺保護”機制,解決國家在濕地資源保護中投入不足的問題。
4.加強國際合作
近幾十年來的濕地保護經驗表明,只有各個國家、國際組織之間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濕地保護工作。隨著世界各國對濕地資源重要性認識程度的不斷加深,國際性的保護濕地資源合作也在不斷加強,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愈來愈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中國于1992年7月正式加入《濕地公約》, 并將“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的優先發展領域。這對中國的濕地保護工作無疑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還須加強同有關濕地公約機構、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聯系,切實履行相關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協定中明確的責任和義務,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加強國際交流,努力借鑒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濕地保護上的有益經驗,推動中國濕地資源保護事業的發展。
5.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的科學研究
隨著濕地退化問題的不斷嚴重,以逐步恢復和重建退化濕地生態系統、促進受威脅的濕地物種的生態恢復并進而重建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為出發點,采用科學研究與濕地生態治理、修復技術與退化濕地治理相結合的方式推進退化濕地的保護的科學實踐研究已引起大量學者的廣泛關注,但目前國內的研究水平與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退化濕地恢復與重建研究的硬件及軟件條件還相對比較落后。國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濕地退化問題嚴重性的認識,在研究項目及經費上給予更多支持,各高校及相關科研院所要整合資源,投入人力及物力,認真加強退化濕地的生態恢復與重建的各項科學研究及探索。
在對濕地保護研究中,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的作用,如通過RS觀測范圍廣、信息量大、獲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的特點和GIS的空間分析能力以及GPS的定位功能對濕地空間規劃、決策以及濕地合理利用進行系列研究。
6.強化濕地保護宣傳力度
由于濕地概念在中國引入較晚,不少人提到濕地還仍與廢地、荒地聯系起來,一些地方決策者及公眾對濕地的社會經濟與生態價值缺乏正確認識,對濕地保護意識薄弱,法制觀念淡薄,只顧短期利益,忽視長遠利益,對濕地資源隨意破壞。而當前對濕地保護的宣傳與教育比較滯后,普及力度、廣度、深度都不夠。因此,要注重充分利用廣播、網絡、電視及報刊等傳播媒體,利用各類公共場所及展覽館、博物館進行圖片、標本、實物陳列展覽,對公民進行宣傳教育,使每一個公民都懂得濕地保護是造福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從而增強公眾保護濕地的自覺性。
各級政府也應把保護濕地資源納入公民法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宣傳保護濕地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有關法律法規,強化與提高民眾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的意識。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