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濕地喪失導致生態與環境惡化表現在土壤侵蝕加劇和局部沙化,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東北三江平原草甸沼澤土開墾后,土壤水分減少,由嫌氣變為好氣環境,有機殘體分解加快,使得土壤容重和土粒容度增大,孔隙度減小,不合理耕種使土壤變得越來越黏重,導致抗澇和抗旱能力下降。
天然沼澤土壤在常年積水和過濕環境下,積累了大量的有機質,當開墾后,不但停止積累,而且有機質開始分解。開墾初期土壤表層有機殘體分解,潛在土壤肥力得到發揮,有利農作物生長。然而掠奪式開發,忽視土壤養分恢復和積累,導致肥力下降。
若爾蓋高原濕地區,自1955 年以來累計疏干沼澤約20 萬hm2,隨著沼澤地排水植物群落發生變化,局部出現沙化。沙化面積由20 世紀60 年代末的9016hm2,擴展到2005 年的41 560hm2,沙漠化面積增加了460%(趙魁義,2000)。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