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軸線濕地上重現嶺南水鄉傳統生活
今日是第十六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廣州相繼建成海珠湖、白云湖等濕地后,不僅濕地面積觸底反彈,隨著水域面積的增加,嶺南水鄉傳統生活也出現回歸大都市。
《廣州2012年城市建設亮點項目》明確提出今年廣州將新建6大湖泊類建設工程。而記者了解到,2015年之前,廣州更將完成包括海珠湖二期在內的13個濕地公園的建設計劃。
文/ 記者劉幸 圖/ 記者 顧展旭 通訊員/ 林蔭
曾經:河涌無魚可打
昨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在海珠湖看見,來自后滘村40多歲的老陳,正與老婆、兒子同駕一葉片舟在海珠湖捕魚。
老陳告訴記者,作為嶺南水鄉,后滘村村民以前就開船捕魚,石榴崗河去得最多,那個時候河里面四大家魚都很多。但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直至海珠湖開建之前,與海珠湖相連的石榴崗河、大圍涌、大塘涌、上沖涌、楊灣涌、西碌涌6條河涌的水質均不行,魚蝦都絕跡了,因此村民往往要到外面水域捕魚,要么就不捕魚了。
如今:嶺南水鄉回歸
廣州治水,特別是南北大力挖湖,扭轉了廣州濕地面積縮小的趨勢。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包括白云湖、海珠湖、蓮花湖、長虹湖、增城荔湖在內的5大人工湖相繼建成。
單單是海珠湖開放幾個月來,已經成為城市中軸線南段的一塊綠洲。漁民老陳也告訴記者說,海珠湖開建之后,魚兒特別多,特別肥美。記者環湖一圈看見,像老陳一樣的老漁民重新開出漁船、甚至購買新船前往海珠湖捕魚的并不在少數,在海珠湖南面接近東風村的水閘處,記者就發現一共停了5條漁船,嶺南水鄉的傳統生活在廣州中軸線重現了。
未來:6個湖泊類建設工程
未來廣州還將繼續挖湖,記者從《廣州2012年城市建設亮點項目》了解到,6個湖泊類建設工程也成為今年建設的亮點項目,包括天河智慧城水系、知識城起步區人工湖、花都湖、云嶺湖、九龍海等。
而按照《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十二五”發展規劃》, 市林業和園林局“十二五”期間,一是完善提升現有1667公頃濕地、紅樹林和工業防護林。二是在番禺區及南沙區等地營造濕地紅樹林300公頃等,初步構建南部沿海生態屏障的第一道防線。三是營建并完善石灘、蓮花山及虎門大橋以南海(河)岸線防護林體系,增強南部沿海生態屏障的第二道防線。四是建設南沙生態綠網,構建濱海生態景觀格局和生態體系,繼續建設和保護好南沙濕地公園,增加紅樹林種類,增加生物多樣性。
廣東:有10個將納入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
廣東省林業廳昨日向本報透露,2010年開始,廣東創新機制,率先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工作。目前,我省將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保護區、廣東海豐公平大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河源新港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韶關乳源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廣州南沙濕地等6處納入試點。
據悉,目前廣東省林業廳已經決定進一步擴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的范圍,廣東范圍內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4處、國際重要濕地3處、國家級濕地公園3處均將新納入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
13個濕地公園
全市范圍內,市林業和園林局2015年之前,更將完成13個濕地公園的新建或者完善計劃,包括南沙濕地公園、化龍濕地公園、海鷗島濕地公園、白海面濕地公園、機場東濕地公園、天馬河濕地公園、瀛洲生態公園及海珠果樹保護區城市濕地、大沙河濕地公園、花地河濕地公園、鶴之洲濕地公園、荔湖濕地公園、流溪河街口段濕地公園、流溪河溫泉段濕地公園。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