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力河保護區訊(王廣鑫 金洪陽),9月13日,黑龍江省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仁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佟守正研究員等一行六人,到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指導工作。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金武、保護區建三江分局局長盛守宏及保護區所在農場主要領導陪同。
王仁春主任一行分別來到保護區勝利管理站和大興管理站,實地調研了近年來撓力河保護區退耕還濕工作開展情況及保護區植被恢復實驗基地,并給予高度評價。
王仁春主任指出,自黨的十八大首提“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等“習式生態詞匯”廣為人知,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王仁春主任強調,隨著全省退耕還濕工作如火如荼的有序開展,如何在守住“綠水青山”的基礎上發掘“金山銀山”,既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又能鞏固退耕還濕成果,保證社會穩定。一系列發展和保護之間的問題逐漸凸顯。作為濕地保護工作者,既要做好本質工作又要多方面多角度考慮的問題,在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利用紫穗槐、杞柳、竹柳、毛水蘇、胡枝子等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濕地植物,最大限度的提高濕地資源利用率,發揮綠色生產力,讓保護區及周邊群眾由不愿退耕到主動還濕,由傳統農作物單一種植結構向創新的生態植物恢復結構轉變,最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近年來,在省廳濕地中心大力支持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指導下,積極開展濕地植物的試驗探索工作。2015年起,保護區通過社區共管、場區共建、考察調研、科學試驗等措施,積極開展芡實等水生植物栽植試驗、濕地陸生植物植被恢復對比試驗等科學研究,為退耕還濕后續產業發展積累大量寶貴資料。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