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真象草一樣,且象曠野里最普通的草一樣,很少有人關注他。在單位里混到這種境地,細想也不容易,如果你是過來人,可以想象那是有一定難度的。是草沒有作用嗎,不是的,就象自然界里的草一樣,歲歲枯榮一次,如果要是真的沒有一點作用,那它就不可能存在于自然間。生物鏈的定位應該是非常科學和嚴密的,任何物種的存在都有它的定位和作用,都有它的存在價值。不能說關注度低就價值低或可有可無,也許是它的作用還沒有被發現。我們所吃的糧食和蔬菜不都是由野草選育而來的嗎。現在單位里確有閑得發瘋的人,可這些人都是關注度比較高的人,要不他們也不可能會閑得生非別人也不敢說啥。草,不是這種人。這也許是草多年修為的一種境界追求,默默無聞中求生存,平凡中見偉大吧。也許是他的作用還沒被領導發現。實際上他的這種境遇在自然生存中就是不可多得的成功,無憂無慮做自己該做的事,平平安安地打發著日落日出,誠誠懇懇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社會,這也是人生的追求啊。
也不知道草的父母當初給草起名字時是怎么想的,肯定是要有講究的。成長環境決定人的性格品行,從草現在的做人原則推測,他父母給他起名字時可能有以下幾種想法:一是想讓草的生命就象草一樣旺盛,不是有天不滅草一說嗎。二是想讓草象草一樣耐實,再艱苦惡劣的環境都能一如既往的生存下去。三是想讓草和草一樣有超強的忍耐力,你踩我壓我水淹我火燒我啃我割我都不怕,只要有機會,我亦然我行我素。四是想讓草和草一樣在生存路上要夾著尾巴做人,不要光顧自己,只有大家都活路,自己才會生活的越來越好。可憐天下父母心,草有父母如此博愛,真的令人羨慕。
草在單位里總是做的多說的少,一旦說了就是一個字一個坑,非常叫人佩服。一旦別人對他的言行提出質疑,他會說“讓我想想”。最后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所以同齡人中很少有人和他叫板的,資格淺的人則非常敬重他。草做人辦事從不做絕,不但為自己留有后路,也為他人大開方便之門。用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植物營養學草始終都在學,并且經常到現場觀摩交流,在滿足別人的同時自己也不斷得到充實,對于不同植物的不同需要及在自然界的不同作用,他是越了解越有興趣,特別是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需求日益提高,環境保護日益被人們重視的今天,他感到他的研究與探索比以前更受人關注了。依據植物營養學原理,開展栽培基質實驗,合理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實施配方施肥搞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林業產出效益,雖然仍舊是不容置疑的重點,但植物吸納污染物特別是重金屬的作用,著實讓他茅塞頓開,眼前出現了一片新的藍天。他想,人類及其所生存的社會,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發展的,要發展污染排放是在所難免的,就目前這種趣勢,污染問題并不是投入資金靠人工措施就可以解決的,何況這環境保護是全球的事,要一家無止境的奉獻是不可能的,就算出于語論壓力,人們也只是在危及本區域的時候應付差事,不管口號喊的多響,這是眼前事實已經證明了的。可這污染物和游離在空中、水中、土壤內的重金屬,對人和其它動植物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而對有些植物來說,這些有害物卻是它們生存的能量來源,它們利用太陽的能量和自己特殊的分解再造功能,將這些有害物生成無害甚至對人類和其它動植物有利的碳水化合物。有人測定,這些植物改變污染物和重金屬化學成份的能力是其它動植物的十萬倍。大自然真是無奇不有,我們可以想象,人類科技手段就是再發達,也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投入和產出。這是天賜人類和其它動植物的福份,無論是誰都應該倍加珍惜。雖然自己的名字叫草,就是自己真的是草,也不一定就是這樣的植物,若要真是這樣的草,他應該為自己的偉大而驕傲。
盡管他在農田里講課時,有人背著他開玩笑說:草,被鋤掉了。他也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一種奉獻,獻出了自己,滿足了別人,再說了,草不是隋時隋地都在長嗎,誰又能把天下的草都滅了啊,要是真能,恐怕天下所有的生命都岌岌可危了吧。在游園轉時,有一句勸誡人的話非常令他感動,叫做“你也輕輕我也青青”,總算也有人替自己說話。世上的生命就應該這樣,有你的生存之地,也要有我的活動場所。只有這樣,大家才能相相輔共存,其樂融融。
出外考察時路過山東曲阜,草和同事們一塊去拜祭了大成之師孔老夫子,從他的住宅和陵園保存的完整程度來看,他是非常受人尊重的。他創立的理論學說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其中“中庸之道”就是其中精華。草認為,什么是中庸,不就是做人辦事不過火,處世待物適可而止嗎,說一千到一萬,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國家,都應該從自己做起,都要以身作則,怨天憂人不能亡羊補牢。希望孔老夫子的說教能為世人在今后的發展中起到指導作用。
草就是草,他也沒有多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