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著名詩人艾青曾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也有人說,始終生長在故土上的人沒有家鄉(xiāng),家鄉(xiāng)那只是久居異地游子的天堂。 向海,你是我的天堂,即使我浪跡天涯,夢里卻從未離開你的身旁!一聲發(fā)自心底的呼喚,我已經(jīng)匍匐在了你的草毯上!嗅著這魂牽夢繞的馨香,疲敝的身軀是那樣的安逸,就像額吉(母親)的搖籃,仿佛回到了小時候,我會眺望遙遠的天際,等阿爸趕著羊群,從太陽落山的地方走來......
深情款款地洮兒河伴著波濤洶涌地霍林河,宛如一對恩愛的情侶,攜手從巍峨的大興安嶺上俯沖直下,不顧艱難險阻一路奔向東南,百折迂回綿延千里。在尋找幸福的路上,留下漫長的故道。終于在茫茫科爾沁的東陲,他們緊緊地融匯在一起,孕育出愛的結晶,共同化作一泓清澈的湖水。它晶瑩剔透、蔚藍壯闊,就像鑲嵌在天與地之間的大海。所以,我們叫她向海。
傳說,是蒼天被這片干涸的土地上萬物的善良所感動,落下了真誠的淚水,如一顆顆珍珠,灑落在遼闊的土地上,形成了八百里浩瀚的海洋!從此,垣古的曠野上不再貧瘠。先是長生天派來了一條條大船,滿載著金燦燦的豆子和無數(shù)的寶貝,航行在這遼闊的海洋上,就變成了今天沙丘;喚來了丹頂鶴,領著百鳥在湖邊歌唱;種下青青的野草,養(yǎng)育了無數(shù)的牛羊;才有了蒙古包和勒勒車,還有那對樸實的近乎黃榆樹一樣的阿爸和額吉。
“向海不是海,卻有海的胸懷”。站在高高的攬海閣上,如藍寶石般的向海盡收眼底,一望無垠的草原令人心醉。在沙丘上那錯落有致的蒙古包和樓房里,世代居住著蒙漢人民,他們互相包容,和諧相處。還記得就是那個湖邊的葦蕩里,我和巴特爾在捉魚,一不小心,我掉進了湖水深處,是圖雅的爸爸,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從救了上來。還是那個湖邊,只是沒有了巴特爾,卻依然有幾個蒙族和漢族的孩子在戲耍,高大的黃榆樹下,悠揚的馬頭琴從遠方響起,對,還是那首歌:“向海你不是海,卻有海的胸懷,舀一瓢清涼的向海水,你卻依然如馬奶酒,把我的心兒甜醉!”
我依偎在故鄉(xiāng)的懷抱里,抬頭望著蔚藍的天空。任靈魂在時空的隧道里穿梭,看吧,這就是我的天堂。成吉思汗的大軍在向海邊飲馬;老榆樹下是策馬奔騰的哈薩爾王;拓跋珪正在敖包山下安營扎寨;西河邊是正在迎戰(zhàn)亂匪的王副團長;日理萬機的朱總理與人民共同抗洪在溢流壩上......天塹變成了條條彩虹,到處是建設者的身影;茫茫的綠海上,風車掀起了滾滾巨浪,把溫暖和幸福輸送到萬戶千家!
噹.....香海禪寺的晨鐘,響徹了我的心房,也喚醒了熟睡的羔羊,我的生命在遼闊的草原上,在無盡的輪回中,伴著萬家燈火的人間,一起在歲月的長河中回響;嘣..那是.古剎的暮鼓,混雜香煙彌漫的塵世,搖動湖中的檣櫓,拾起晚霞中的月色,在千鶴起落的剎那間,祈禱著長生天的庇佑,在我的天堂里,與你共舞......
當清晨的陽光照亮草葉上的每一滴露珠,當眼頰也掛上了晶瑩的晨露,我沒有醒。我愿帶著昨夜的感動,追隨那飄動的白云,俯瞰這奔馳的駿馬,到天邊,化作點點雨滴,滋潤我蔚藍的故鄉(xiāng)。
公益宣傳類稿件 以下圖片皆來源于網(wǎng)絡 謝謝各位網(wǎng)友支持 王浩 2011年06月12日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