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寧夏“八景”
陳宗大筆下的寧夏“八景”
黑水故城、夏臺秋草、黃沙古渡、長塔鐘聲、官橋柳色、賀蘭晴雪、良田晚照、漢渠春水。其中“黃沙古渡”、 “官橋柳色”、“良田晚照”、“漢渠春水”,描寫的都是膏腴萬頃的黃河灌區的塞上濕地風光。
慶王朱栴筆下的“八景”
在內容上與陳宗大的“八景”并不完全相同。一是“八景”在先后次序排列上不同;二是“夏臺秋草”與“良田晚照”兩景沒有了,由“月湖夕照”與“靈武秋風”取代;三是“長塔鐘聲”改為“梵剎鐘聲”,“漢渠春水”改為“漢渠春漲”。“八景”中依然有四景描寫河流、湖泊等濕地景觀。
陳德武筆下的“八景”
慶王朱栴的《西夏八景圖詩序》出來后,陳德武是認可的,寫有《寧夏八景詩》,內容與所選取的景觀是一致的,而且題目直接就是《寧夏八景詩》。為“八景”相配的詩,也寫得很漂亮。如寫《賀蘭晴雪》:“滿眼但知銀世界,舉頭都是玉江山”。寫《月湖夕照》:“百頃平湖月樣圓,光涵倒影欲黃昏”。這是明代人第一次冠名鎖定的《寧夏八景詩》。
清代寧夏“八景”
黃中丞提出的“八景”
清代初年,黃中丞巡撫寧夏時新增過“八景”。它們是:藩府名園、承天塔影、南樓秋色、泮池巍閣、霜臺清露、南塘雨霽、土塔名剎。“八景”中,有三處景觀與濕地有關,分別是:“承天塔影”,即承天寺塔在湖泊中的倒影;“南湖秋色”,南熏門樓傍山面湖的景色;“南塘雨霽”,即南塘水榭畫舫與雨后云氣初收時的湖上景觀。
《乾隆寧夏府志》改定的“八景”
清代人筆下的“八景”是:山屏晚翠、河帶晴光、古塔凌霄、長渠流潤、西橋柳色、南麓果園、連湖漁歌、高臺梵剎。應該說,張金城篩選的“八景”,符合寧夏府的歷史文化的實際,它涵蓋了最能代表寧夏平原的歷史與文化的景觀。其中河帶晴光、長渠流潤、西橋柳色、連湖漁歌等濕地景觀有著重要地位。
“河帶晴光”,時寫舒緩地穿越寧夏平原而過的黃河。說“帶”,是一種非常形象的概括。黃河自西南出青銅峽口進入衛寧平原,就被兩岸無盡的綠色擁抱著,黃河猶如一條黃色的綢帶,輕盈地蠕動在其間。陽光下,更是披金戴銀一般。賀蘭山與黃河,是寧夏平原永久性地象征。
“長渠流潤”,說的是寧夏平原水域網絡的塞上勝景,它是“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贊譽在意象上的一種視角審美的敘述。
“西橋柳色”,水是城市的靈氣,唐徠渠穿寧夏府城西而過,為府城增添了活力和靈秀,便成了人為的一大景觀。
“連湖漁歌”,是指唐徠渠以東自然生成的多個相互連在一起、水域相通的湖泊。清代時,在邵剛與李俊之間有連湖中最大的湖,周圍數十里,湖中不生葭草,水深多魚。遠遠忘過去,碧泓一片,山光倒影,樹木環裹,有輕舟蕩漾其間,如同煙波浩渺的江南一般。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