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開心 | 日期:2009-04-02 星期四 | 天氣: | 地點:西溪濕地 |
4月2日,上班后,習慣性地打開電腦,習慣性地點擊Internet,習慣性地彈出濕地中國網界面,習慣性地猛往下拉,習慣性地看看有啥評論。粗略瀏覽過幾篇文章后,返回首頁,再往上拉,就看見了“成為發展顧問”幾個字,然后就非常親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再往上拉,就發現濕地中國新增了“發展顧問”頻道。
記得上月27日,在本人轉載的《全國網絡媒體降至西溪考察》文章后,我曾寫下了這樣的留言:劉想同志原有的名片快用完了,想在新名片上加上“濕地中國網特約編輯”字樣,妥否,請老鄧批示。可能鄧老師這兩天又在外面開會,沒法上網,沒進行批示,沒想到今天就“接到”了濕地中國網的“正式函復”:劉想同志是濕地中國的“發展顧問”!也好,這名頭也夠響亮的,印到名片上估計也夠唬人的。
這一成為“發展顧問”,可是不得了了,網絡個人品牌也就基本形成了,怎么講?據濕地中國技術后臺人員邵文軍同志在《酒香還怕巷子深,多想辦法推廣濕地中國》文章里介紹:“濕地中國已成為各大搜索引擎的原創新聞源,經嚴格審核,濕地中國現已列入百度新聞、谷歌資訊、有道熱聞的資訊源,所有在濕地中國發布的資訊信息,可第一時間同時在上述各大新聞搜索中收錄”。按照這一介紹,我試著把“劉想”兩個字在百度里點擊了一下,發現果然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位置,劉想同志在濕地中國上建立的“濕地長工”個人文集就顯得格外突出和耀眼,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在網絡上,咱大大小小也算是有“身份證”的人了。
想到文軍同志多想辦法推廣濕地中國的“指示”,昨天中午,我一個人默默地走在西溪濕地的田間小道上,還在想:怎么樣把我們正在舉辦的網絡作品創作大賽進一步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知道濕地中國?猛然抬頭,看到很多游人在拍照,靈感就來了:西溪每天有近萬人來生態旅游,如果把這個概念灌輸給他們,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宣傳窗口。回到辦公室后,立即著手進行了布置:在西溪濕地福堤南北入口、周家村入口檢票處、游船碼頭侯船處、河渚廣場等5個游客較為集中的地方,放置幾個宣傳牌,上書“春暖花開,拍照正當時,西溪寫作和攝影,贏取5000元大獎,詳情請登陸濕地中國網—www.shidi.org瀏覽”字樣,放置時間是兩個月,并安排行政辦、市場部的有關人員馬上去辦理,估計近兩天就可以將宣傳牌安裝到位。具體效果會怎么樣,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不宣傳,肯定是沒效果的。
這一成為“發展顧問”,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借助濕地中國這個平臺,咱個人的文集也被“廣而告之”了,所以,不得不拿出百倍的努力,將自己的文集空間經營好,讓其真正成為劉想個人的“心靈家園”,成為宣傳自己、發展自己的良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