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兒童生活在自然環境中,還需要自然教育嗎?”
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自然教育,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作為解決城市化發展帶來的“自然缺失癥”的方案出現。
由于鄉村兒童相比城市兒童,所處的生活、學習環境中,大自然出現的頻率較高,大眾常常忽略了自然教育在鄉村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意義。
兒童成長過程中為什么需要自然教育?
實際上,無論是住在鋼筋水泥構筑的都市環境中的兒童,還是生活在山川河流環繞的鄉村田野中的孩子,雖然生活中都有鳥獸蟲木的出現,但共同之處在于對自然界是缺乏認知與“斷連”的。都市兒童缺乏環境的浸泡帶來的自然感受,而鄉村孩子則缺少感官覺察后的啟發與指引。
都市兒童缺乏環境的浸泡帶來的自然感受,而鄉村孩子則缺少感官覺察后的啟發與指引。
自然教育,亦是重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過程。在注重感官發育與精神培育的兒童成長階段,能夠幫助孩子釋放天性,激發潛能,建立自信。
自然教育可以帶給鄉村孩子什么呢?
華基金在長期參與自然教育扶貧項目中,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相比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在鄉村的孩子面臨城鄉發展落差、缺乏家長陪伴、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等問題。
如何利用鄉村自然條件的優勢資源,重建生態環境與兒童成長的鏈接紐帶,讓孩子通過感受自然 ,在自然環境中實現動手做、自愿學、開心玩,獲取內驅動力,至關重要。
大多數鄉村孩子都屬于父母出外打工、忙于生計的“留守”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兒童心理發展階段對情感、信任感、親密感、自主感的建立對象空缺,難以建立持續穩定地獲得心理成長的關系。
受此影響,鄉村孩子亦會從精神上產生對家鄉的不熟悉、不熱愛、不認同。
有感于此,華基金基于過往的自然教育項目研發、執行經驗,探索開展生態教育扶貧項目。通過自然教育,調動鄉村孩子的感官和意識,在自然中探索、學習,與動植物“做朋友”,以實地體驗、調研、感知的方式,認識家鄉的特色風物,重燃孩子內心對生命、對關系、對鄉村的“Spark 火花”。
自然教育在鄉村的更多可能性?
秉承華僑城集團精準扶貧的宗旨,華基金與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達成 5 年戰略合作協議,將于2021年完成全國 100 所自然學校的援建目標。
在項目持續落地,在地合作方、學校、鄉村孩子積極的參與中,自然教育所帶來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豐富與多元:非遺傳統文化傳承、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鄉村本土文化的價值挖掘與認同建立......推動鄉村生態發展的機會正自然而然地涌現、生長。
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取得勝利,迎來了鞏固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新階段。鄉村孩子在這一輪國家發展的強勢浪潮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紅利。這一代的孩子,除了親眼見證家鄉的變化,更有機會通過自然教育賦能,參與到環境研究、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中。
推動鄉村生態文明,我們在行動!
華基金相信,自然教育播下的種子將不斷茁壯成長,激發鄉村孩子作為主人翁參與共建家鄉的熱誠,并以科學的認知與行動交織出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圖片及文字版權歸華基金所有
請聯系后方可轉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