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草豐水美的淮濱縣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成了鳥類的天堂,大批候鳥遷徙到此。繼11月29日,淮濱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首次在此觀測到一新鳥種——蒙古銀鷗之后,12月9日,他們再次在此發現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和東方白鸛。
據該縣林業局局長彭大國介紹,中華秋沙鴨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歷史,被稱為“鳥類活化石”,已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目前,全球有觀測記載數量不到2000只,此次在淮南濕地一次性發現3只。東方白鸛則屬于大型涉禽,有“鳥界國寶”之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級別物種,并且數量仍呈下降趨勢。蒙古銀鷗則為淺灰色鷗,上體淺灰,腿淡粉紅色,外形厚重,體大60厘米以上,胸深,嘴厚,前額長緩而下,頭頂平坦,外貌看似兇狠,是新疆、內蒙古的普遍夏侯鳥。冬季在河北沿海,長江以南越冬,偶見于臺灣,在淮河流域觀測到尚屬首次。銀鷗對農業生產大有益處,以捕食黃鼠、姬鼠、田鼠等鼠類為主。
發現“貴賓”頻至后,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進一步加強了巡護和保護措施,同時加強觀測和合理投食,力求讓遠道而來的“貴賓”在此住好吃飽。
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于2001年12月,總面積3400公頃。近年來,淮濱縣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建設,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和持續修復,濕地生態系統自然性、完整性、穩定性逐年增強。至今,保護區內已發現鳥類188種,其中包括中華秋沙鴨、白肩雕、金雕、大鴇、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5種,大天鵝、豆雁、白琵鷺、小鴉鵑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0余種,省重點保護鳥類40種。
“你看,淮南濕地內環境優美,水草、魚蝦豐富,每年一到秋冬就有大批候鳥遷徙到此,鳥類種類逐年增加。”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主任李玲自豪地說。(圖片均由彭大國拍攝)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