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那些記憶(一)
有很多個星光閃爍的夜里,我都想把過去那些裝起來的記憶抹去,讓所有的心思回到從前,回到意識處于蒙朧和混沌的時期,沒有什么牽掛和憂慮,就那么循著天文和生理,享受活人的趣味兒。可是N次對壘均感難以力敵,無奈何也曾嘗試也許曾多次相遇不相識的神明,并秉承心誠則靈的成道原則,不計精神代價的去頂禮膜拜,然一心一意的一次又一次的推心置腹,卻不能撼動那些記憶絲毫,最終只能守著活動的心理,眼望滿天星光,背負滿腹思緒興嘆。
當意識處于另一種狀態時,我看見了一條小路,被林蔭遮擋的不到跟前就看不見的上山小路,那路,不全是沙石,有時就在石頭上走,多遠都沒有走出一塊石頭,我看的特別仔細,沒有找到兩塊石頭對接的縫。有時,就在那大小不等,方園無規棱角分明的石頭間跳躍。只有很少時候在一塵不染的石礫上行走。那石路不平,凸凹處能看出是積年累月風雨浸蝕而成。霧水把這條小路形容的就象小雨中的石徑似的,閃著亮光,濕漉漉的。
不經意間,思索的溪流中蹦出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上面有沒有人家不得而知,這路上,雖然季節仍在伏天,卻覺得越走涼寒之氣越重。山是因高而寒,還是因樹多而生涼,沒有人下過準確的結論,到山高林密之處避暑卻是古已有之的人類習慣。
路依林木地勢彎曲而行,多有曲徑通幽之含義。霧很濃,感覺沒走多遠,前后便是朦朧一片,樹桿,樹枝,樹葉,都有清析到模糊,最后消失在灰白色的霧氣之中。和小路一起下山的還有一條小溪,它和那條路就象形影不離的姊妹兄弟,攜手通幽。只是所有的樹和草都在靜靜的思考,思考生命和棲息地之間的神秘和玄機,小溪則象一個剛上學校的小學生,一路走一路唱,全然沒有一點兒擔憂和疑慮。
挪步之處,林草之中有一股清香飄來,不知是心儀的驅使,還是本來就有的本性傾向,那么重的濃霧,巨然都沒有阻隔住那種柔情韻味兒的分享,只覺得陣陣如浪,幾欲醉人。聞香覓蹤,不遠處石盤凹處,兩三叢綠葉掛著銀珠在哪兒靜思,走近細瞧,分明是春蘭在華山論劍。雖然此時不是吐芳季節,可棲身之地難免不留生活痕跡, 那香,估計會是彌留之物。屈身相問,只見幾片去秋飄落的櫟樹葉,黃櫨材葉,水曲柳葉和已分不清是什么草的葉,偎著它們默不作聲,似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蘭,草和樹,和我面對卻有清高之處。拾來一根枯枝,輕輕推開它們,下面全是腐葉釀制出來特殊基質,伸出三個指頭捏起一撮,感覺特別松軟,似有濕水染指。想來其透氣性和蓄水能力都是超乎尋常的,不然似這般境地,太陽一來親熱,勢必如熱鍋般烘烤一樣,那有草蘭賢靜芬芳之修行。再往深究,卻見塊根和蘭枝盤成團狀,不離不棄地擁抱著那些落葉帶來的親情,并支撐著許多茂盛的葉群。突然有花苞在黑色的腐土里顯現,長短有兩公分左右,紡綞形狀,最粗處約一公分左右,全身主白微帶淺黃,被密密麻麻葉柄圍著,儼然眾星捧月一般。原來春蘭精華蘊蓄,早在香殞之時就已在心。
愛蘭已非一日,今知那迷幻般的感覺,卻是在如此這般境遇中修煉。蘭居之處,上有如蓬葉幕相知相憐,下有綠葉粉身碎骨真情相報,如若不生天下彌足珍貴,其不玷污了許多真誠的愛心。如此我也來感受一番,雖無蘭技掬一捧世上之絕,倒是也不枉此生多年的苦苦追尋。我虔誠的在樹下蘭前默許著久已在心的夙原,并請那冰清的溪水流出這仙景之時,切莫將我的心情告知他人,因為我的愛只示一人。
上山,慢慢的走上了云端,眼前清晰了,很多山頭都在腳下的云中。此時一覽眾山小的感觸最深。露出云層的樹林,在山巔上分外醒目,一邊兒舞著風,一邊兒在唱著濤聲依舊。那任誰都不能掩飾的綠色,在藍天上畫了一幅畫,詮釋著人間的年輪,詮釋著春夏秋冬里的風霜雨雪。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