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消息《納米顆粒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大》(Nanoparticles may have bigge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指出,一項新的研究,首次證明了納米顆粒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大。此研究結果發布在《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雜志上。
圖片來自網絡
在過去的20年里,納米技術已經被用到了許多的日常產品中,從微電子到防曬霜,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納米粒子是只有幾百個原子大小的粒子,然而,由于應用普遍,現在正在以噸級的數量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但目前科學家仍然不清楚這些超小型粒子的長期影響。明尼蘇達大學與NSF可持續發展納米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環境中一種常見的非致病性細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長時間與制造鋰電池的納米顆粒接觸后,會快速產生變異,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中被稱為耐藥性。這種變異意味著這種細菌遇到納米顆粒時會產生抵抗力,其基本的生物化學和生物特征正在發生變化。而離子電池、便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電子產品大都含有納米顆粒。
細菌普遍存在于湖泊和土壤中,那里的生物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其他生物以微生物為食,而這種抗藥性細菌可能會產生科學家還無法預測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不同尋常。細菌產生抗藥性通常是因為細菌對試圖殺死它們的東西產生了抵抗力,而用于鋰離子電池的納米顆粒并不是用來殺死細菌的,這便是納米顆粒對細菌產生的副作用。這也是首次報道非抗菌納米顆粒在細菌中產生耐藥性。NSF人員指出,這項研究揭示了一些納米顆粒對人們周圍生物和生存環境的長期影響,這一發現為化學生物開發新的可持續材料和可能的補救方法提供基礎支持。
詳細內容參見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19年第21期。轉載本文請備注來源及作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