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世界1/10植物物種生存的家園,也是許多穿越億萬年時光隧道的孑遺植物最后的避難所。我們無法忽視,有一些物種已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近幾十年,中國正不遺余力地搶救性保護這些珍稀瀕危植物。這些保護行動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呢?
一個物種可能蘊含無窮價值
人類的認知有限,但野生植物蘊藏的價值潛力無限,有些物種的巨大價值可能在未來才會被發現。
你可能知道,世界茶葉的故鄉是中國,中國是世界茶樹的起源地,早在七八千萬年前的遠古就有了茶樹,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一的產茶大國。但你知道嗎?自1915年印度茶葉出口量超過中國之后,中國就退出世界茶葉出口量第一大國的位置,2004年之后,肯尼亞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并保持至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種植國,也是茶園面積增速最快的國家。武夷山是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茶產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攝影/黃海
自大航海時代(15世紀—17世紀)起,尋找新的植物物種成為西方人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1845年,一個名叫羅伯特·福鈞的英國人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到中國尋找茶樹。那時,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茶葉貿易如火如荼,每年買賣茶葉的收入已占到英國整個財政收入的1/10。
羅伯特潛入福建、湖北、浙江等省的山地、鄉村、茶山、集市4年后,于1849年運出了1.3萬株茶樹植株和1萬粒茶種。在此之前,東印度公司花了10多年時間試圖運送中國茶種都以失敗告終。羅伯特運出的這批植株和茶種到了印度,植株只有1000株活著,1萬顆種子無一粒發芽。
不過,英國人并沒有因此放棄,他們改進運輸方法,用上了恒溫箱,1851年,羅伯特再次運出1萬多株植株到印度,其中大部分植株存活了下來。中國的茶從此大面積地在海外引種,與此同時,羅伯特還從中國雇了6個高級制茶師傅到印度,此后,制茶也成了英國人和印度人最重要的商業行為。“茶葉大盜”羅伯特不僅改變了中英貿易格局,也改變了世界茶葉貿易格局。至1915年,印度茶葉出口量增至13.6萬噸,超過中國的11.34萬噸。其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抗日戰爭的影響,中國茶產業一落千丈,到1950年,產量只及印度的14.38%,只占世界總產量的7.7%。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高度重視茶葉的恢復和發展,茶產業迅速發展,中國第一產茶大國的地位得以回歸和鞏固。
與茶葉一樣令國人深感痛惜的,還有獼猴桃。虎年春節,一箱12只的新西蘭奇異果售價299元,一度賣到缺貨。這洋氣的奇異果就是中國人熟知的獼猴桃,它比中國生產的獼猴桃貴了好幾倍,但人們仍然愿意為之買單。
奇異果的祖先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血統。20世紀初開始,新西蘭將這一中國的野生植物引入,通過不斷改良,培育為果樹,最終誕生了抗蟲害能力強、口感甜美的奇異果,轉身回到中國市場來賺中國人民的錢。
據統計,中國獼猴桃種植面積及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新西蘭卻憑借著中國市場旺盛的消費能力,打造了全球獼猴桃企業中的領軍企業之一,收益頗豐。
講茶葉和奇異果的故事,只是想讓大家了解物種的戰略價值。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院士說過:“一個物種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一個基因可以影響一個民族的興衰。一個物種可能蘊含著能在未來被我們所應用的巨大價值,一旦滅絕,人類甚至在自己尚未意識到的情況下就永遠喪失了發現這種價值的機會。”
蒜頭果分布于廣西和云南,其種子含油脂,可作為木本油料植物。目前屬于易危物種,已成功開展野外回歸。圖為蒜頭果果實。攝影/陳敏愉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供圖)
資源冷杉因 1977 年被發現于廣西資源而得名,目前野生個體僅見于江西、湖南、廣西少數區域。攝影/徐永福
多山,讓中國成為植物“避難所”
中國是全球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運動使得大量曾稱霸一方的物種開始大量消亡。在此次浩劫中,眾多的古老物種成為植物界的“孤兒”,其親緣植物在第四紀冰川來臨后相繼滅絕。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眾多高大的山脈形成了一層層天然屏障,在冰川運動時削弱了全球氣溫驟降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形成多個地球生命的“避難所”,從而令許多古老的植物種類幸運地逃過此劫并一直延續至今,成為見證地球生物演化歷史的“活化石”。比較有名的如銀杏、水松、水杉、臺灣杉、鵝掌楸、紅豆杉、杜仲、珙桐,等等。據統計,中國野生植物資源中,近一半為中國特有物種,包含種子植物14939種,占種子植物資源總量的52.1%;石松類及蕨類植物中,約40%為中國特有種。這些僅存在于中國的野生種群極度瀕危的物種,是屬于全人類的自然瑰寶,一旦滅絕將永難再生。
上千年樹齡的東北紅豆杉。供圖/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羅漢松。攝影/徐永福
不讓珍稀瀕危植物在眼皮底下消失
物種滅絕不是危言聳聽。地球上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在我國,很多種珍稀瀕危植物也隨時可能告別這個世界。許多植物,我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就已經徹底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珍稀瀕危植物是野生植物中最脆弱的群體。而且,一種植物的滅絕不僅意味著其基因、文化和科學價值的喪失,也會引發10種至30種其他生物的滅絕,打破生態系統的穩定。
植物專家估計,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大概有4000種至4500種,約占高等植物總數的15%。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評估結果顯示,有40個物種已經滅絕、野外滅絕或者地區滅絕,受威脅高等植物達3879種,囊括了被子植物3363種、裸子植物148種、蕨類植物182種、苔蘚植物186種,占本土植物資源總量的10.84%。
在所有受威脅被子植物中,以蘭科植物653種位居榜首,裸子植物受威脅程度最高,達到50.7%(139/274),中國分布的23種蘇鐵科植物有22種為受威脅物種,紅豆杉科(22/27)和羅漢松科(13/19)瀕危比例分別達到81.5%和68.4%。
攀枝花蘇鐵是中國特有的古老孑遺物種,為保護攀枝花蘇鐵,中國早在 1983 年就建立了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攝影/楊永
植物的致瀕原因,無外乎人為影響、環境變化和自身的競爭劣勢。專家們認為,亂采濫伐,修路,修水庫、水電站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珍稀瀕危植物的“頭號殺手”。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人們對植物的認知有限,很多植物可能就在人們的眼皮子底下退出歷史舞臺。蕨類植物難以識別是植物學界的共識。一位蕨類專家曾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中國絕大部分蕨類植物生存在自然保護區內,遺憾的是,99%的保護區工作人員不認識這些物種,很多野外考察人員經常與瀕危蕨類植物擦肩而過,保護區人員也因不認識這些長相差不多的草本植物而難以對它們實施有效的保護措施。
物種滅絕是無法逆轉的,一個物種跨越幾十萬年乃至數百萬年與我們相見,但其告別卻悄無聲息。痛失它們的,除了我們,還有我們的子孫后代,以及全人類。
滇桐是椴樹科滇桐屬落葉喬木,數量極少。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段發現的這株滇桐,胸徑接近 2.5 米。攝影/郭世偉
搶救性保護在持續進行
近幾十年以來,中國在植物保護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于如此豐富的植物多樣性來說,仍然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長期以來,只有1999年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的184種植物才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實際操作中,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的挑戰不斷顯現:在日常管理中,管理對象“野生植物”越來越難以界定,造成執法困難;一些亟待保護的物種遲遲無法進入保護名錄;部分瀕危物種分布分散,無法以設立自然保護地的方式加以保護;無序開發利用野生植物資源的現象依然存在,部分野生植物資源被過度使用;現有的遷地保護機構分散,物種收集保存和拯救工作缺乏系統性籌劃;野生植物保護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宣傳缺乏力度,等等。
真正切實有力的野生植物保護行動始于2005年云南省最先提出的“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理念。2012年,這一概念有了明確的定義,并上升至國家層面,全國明確了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并指定了各物種的優先保護等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相關研究工作,國家科技部專項資助相關調查與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目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作仍在繼續,“十四五”規劃再次明確將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項拯救計劃納入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中。有學者認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這一概念及相關拯救保護工程的實施對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具有里程碑意義。
極小種群物種毛瓣金花茶。攝影/朱鑫鑫
2021年9月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了最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將455種和40類野生植物列入其中,這是時隔22年,首次對1999年發布的名錄(第一批)進行更新。新名錄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野生植物保護的重要依據。
廣東含笑的自然種群僅分布在廣東英德,野生大樹只有一個居群,不足 10 棵,屬于瀕危物種。攝影 / 王剛濤(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名錄包含的物種,或者說未來重點保護的物種包括以下幾類:(1)數量極少、分布范圍極窄的極度瀕危和珍稀瀕危物種,如華蓋木、新疆阿魏等;(2)重要作物的野生種群和有重要遺傳價值的近緣種,如稻屬植物、野大豆、野黃瓜等;(3)有重要經濟價值,因過度開發利用導致資源急劇減少、生存受到威脅或嚴重威脅的物種,如貝母屬、石斛屬、人參屬植物等;(4)在維持(特殊)生態系統中有重要作用的珍稀瀕危物種,如望天樹、華南錐等;(5)在傳統文化及科研中有重要作用的珍稀瀕危物種,如蘭科蘭屬植物,莼菜等。
華蓋木是中國特有的木蘭科喬木,因樹冠巨大如蓋而得名,現僅分布于云南西疇、馬關、屏邊、河口、金平,野生種群 52 株。攝影/孫衛邦
總之,不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基層保護區,或是公眾認識、保護植物的熱情,我們都能感受到,中國珍稀瀕危植物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在實際保護中,以自然保護地體系為主體的就地保護體系和以植物園、樹木園為主體的遷地保護網絡互為補充,為中國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共筑伊甸園和諾亞方舟。
本文節選自《森林與人類》雜志2022年第5期“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專題。作者/楚雅南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