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縣東湖濕地上的候鳥
濕地,這片不設圍墻的公園,擁有豐富多樣的植物、清新的空氣和珍稀野生動物,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
目前我省濕地面積全國排名16位,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全國排名14位。全國濕地保護率為43.5%,而我省濕地保護率僅為36.4%。近年來,我省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如何讓“地球之腎”保持健康,如何讓湖泊更美麗,江西仍面臨很多“糾結”的難題。
稟賦:同緯度天然濕地江西較好
棧道柳林、荷塘野趣、睡蓮朵朵,小橋流水、湖光瀲滟、鳥語花香……徜徉在南昌市郊的艾溪湖濕地公園,美麗的自然風光,令人陶醉。這個由4.5平方公里水面與2500余畝土地一起構成自然、立體的森林濕地體系,成為城市的一個天然綠肺。
像這樣的濕地,在我省每個城市都有。豐富的水資源和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我省成為同緯度地區極少數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的區域之一。
統計顯示,目前我省有濕地91.01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45%,其中河流、湖泊、沼澤等天然濕地71.07萬公頃,人工濕地19.94萬公頃。濕地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969種,其中國家Ⅰ級和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5種;野生脊椎動物688種(含亞種),其中國家Ⅰ級和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種。
省林業廳有關專家介紹,按國際《濕地公約》的分類系統,我省有23種類型的濕地,包括除咸水湖和荒原濕地的內陸濕地所有類型,其中天然濕地14種,人工濕地9種。
保護:濕地景觀成生態新名片
從世界濕地保護建設的經驗看,凡是濕地,向來有三大功能,一是生態保護,二是生態教育,三是生態旅游。并不是一說到濕地,就是不可進入的。水清岸綠、鳥語花香、蛙鳴魚翔、梅芳柿紅、桃紅柳綠、蘆白桑青……美麗,是靠“養”出來的。正如孟子所言:“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
我省濕地資源豐富,濕地公園“星羅棋布”。從2007年開始,孔目江濕地公園成為首個“國字號”濕地公園后,便“多點開花”,至今國家級濕地公園“江西軍團”名單已有18處,建成國家濕地公園2個、在建國家濕地公園16個、在建省級濕地公園47個,總面積達13.9萬公頃。其中,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早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7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成為江西獨有的生態品牌。
為保護好濕地資源,2012年5月1日,我省在全國率先為生態立法,制定實施了《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從法律層面加強了濕地保護,明確了濕地的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職責,保障了濕地建設的投入,把濕地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規范了濕地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明確了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強化了對鄱陽湖濕地的保護和管理,增加了林業主管部門對占用、征收重要濕地和城區濕地的審批管理。
我省還建立了濕地保護綜合協調小組,由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五河”源頭、東江源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以及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柘林湖、仙女湖水質保護,安排鄱陽湖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綜合治理工作經費,補助鄱陽湖長江江豚等3個水生生物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資金。省林業廳安排經費獎勵國家級和省級濕地公園。對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點鳥獎湖”機制,讓趕鳥的漁民成為護鳥的生力軍,湖區越冬候鳥明顯增加。
此外,我省各地還開展特色活動,每年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時間節點,舉行萬人簽名活動、環保書畫比賽、觀鳥大賽、鳥類和濕地攝影展等,發放濕地宣傳卡片,擴大濕地保護的社會影響。
憂患:8.8萬公頃濕地消失或退化
然而,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水資源的過度利用,我省的濕地正在慢慢消失、退化。濕地功能退化和消失不如突發的災難那樣引人注目,但這一切倘若被忽略,或許就是生態災難的前兆。
南昌市碟子湖和黃家湖曾為同一水系,面積分別為9.53公頃、65.39公頃,與贛江相通。但2013年以來,碟子湖因周邊工地非法侵占濕地,傾倒工程淤泥,致使水源被截斷,湖面消退干涸。記者實地察看,發現碟子湖大道以西、靠近新建縣一側已被開發侵占。黃家湖受周邊開發商非法填埋,湖面大幅萎縮。
與南昌一樣,九江賽城湖和瑞昌市赤湖也存在填湖造地、違法占用濕地的問題。2011年至2012年,瑞昌市、九江縣、共青城市為了搞開發建設,分別撤銷在城郊建立的赤湖、賽城湖和南湖3個縣級自然保護區,其中赤湖、賽城湖保護區面積分別達5300公頃、4400公頃,候鳥等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狀況惡化。
更令人擔憂的是,鄱陽湖和“五河”等重要濕地的局部地段水質污染嚴重,富營養化加劇。鄱陽湖灘涂草洲植被縮小,湖底趨于沙化,魚類索餌場、產卵場、越冬場以及洄游通道被破壞,親魚失去了“產房”,魚類、貝類等生物資源衰減,一些重要洄游性魚類瀕臨滅絕,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受到人為活動威脅,有的濕地正成為“一潭死水”、“一湖污水”。
人類對濕地資源變本加厲的掠奪,加之近年來的持續干旱,已使大片濕地因缺水而成為旱地。一直以來,鄱陽湖周邊的村莊就在與濕地鳥類“爭水”,濕地最終形成了“人進——地退——鶴走——人窮”的惡性循環。
2005年,我省以100公頃起點調查濕地面積為99.8萬公頃,2012年以8公頃起點調查濕地面積為91.01萬公頃。消失的8.8萬公頃濕地,相當一部分是城市規劃區內的濕地。
探因:排污和過度開發等成主要威脅
濕地保護意識不強、重經濟發展輕濕地保護、向濕地排放各類污水、過度開發缺乏有效管理……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和領導干部濕地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只顧向濕地索取,而漠視濕地極端重要的生態和社會價值。有的地方政府及部門認為濕地是荒地,可以任意使用、占用,隨意改變其天然屬性及用途。一些地方為追求短期、局部經濟利益,填埋濕地,盲目圍湖墾殖、圍堤養殖種植。一些地方建城鎮和搞工業開發仍然填埋濕地,甚至以濕地為代價招商引資,城區濕地日漸被破壞、侵蝕,出現了政府帶頭違反條例、破壞濕地的“怪象”。
省林業廳副廳長詹春森介紹,《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了應當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五種類型,但條例施行后我省沒有新建一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以加強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嚴格保護,而現有濕地自然保護區不少是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無力。
據了解,我省各設區市、縣(市、區)均未建立相應的綜合協調機制。全省僅有九江、景德鎮、上饒3個設區市和永修、星子、贛縣、南豐等縣成立了專職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其余市縣濕地保護工作(包括濕地自然保護區)均由野保站或林政股兼管。各類機構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省級濕地保護經費僅納入省林業主管部門預算,尚未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市縣濕地保護經費僅九江、景德鎮、鷹潭市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且分別只有每年10萬元、5萬元和3萬元,不足部分依靠林業部門在其他經費中列支。
記者在調研采訪中還了解到,全省濕地保護監測設備基本缺乏,不少地方管護工作“巡護靠眼,通訊靠喊,執法靠趕”。濕地保護基礎研究薄弱,監測技術落后,缺乏對濕地生態變化情況的監測。
警醒:政府應劃“生態紅線”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污染。在國外,濕地保護大多禁止人為干預。在“進”與“退”之間,在保護和利用之間,實際上可以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最佳平衡點,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保護濕地,各級政府責無旁貸。”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周容興說,各級政府要正確處理好城市建設與濕地保護的關系,應盡快查清城區濕地資源情況,建立城區濕地檔案和地圖數據庫,實施分級分類管理。他建議將城區8公頃以上的濕地納入省重要濕地保護;5至8公頃的納入設區市級重點保護;2至5公頃的納入縣級重點保護;2公頃以下的也要切實加強保護。
“我們可以依據全省濕地資源調查數據,劃定濕地生態紅線,定期向社會公布其執行和評價結果。”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涂龍峰表示,可以實施濕地公園和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雙輪驅動”,搶抓建設濕地自然保護區;依據省第一批重要濕地名錄做好濕地保護計劃,抓緊起草第二批名錄,把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作為重要濕地保護的重中之重。
2006年至2014年,我省共向國家申報并獲批濕地保護項目35個,其中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8個,中央財政濕地補助項目27個,總投資1.93億元,中央財政投資1.42億元。特別是今年,國家對濕地保護的投入有大幅增加,我省爭取到國家濕地項目12個,獲中央資金7168萬元。其中,鄱陽湖國際重要濕地生態補償項目就獲中央財政資金3000萬元;永修、鄱陽和新建縣等3個縣分獲全國濕地保護先進縣,每個縣獲獎勵資金500萬元,專項用于濕地保護。
展望:讓濕地青春永駐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9月23日至25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我省濕地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報告和有關決議草案,這將督促我省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
如何讓濕地“休養生息”,不少省人大代表還給出了建議:探索推進濕地生態補償工作,對濕地資源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權益因保護濕地受到損害的,給予適當補償;努力消化漁船存量,降低捕撈強度;實施漁民轉產轉業工程,使洗腳上岸漁民生產生活有保障和來源;實行獎勵機制,提高群眾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的積極性;加強城區濕地老污染治理和新污染防治,因地制宜開展生態修復;提倡自然和近自然護岸,確保城區濕地水系暢通、水生態系統完整、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有效維護……
碧水穿城過,人在畫中游。根據目標規劃,我省將力爭到2020年,形成覆蓋全省重要濕地區域、多種管護形式相結合的濕地保護體系,全省50%以上的自然濕地、75%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濕地面積不斷萎縮和功能逐步退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濕地生態環境有明顯好轉。
這預示著,濕地保護發展的“滿池春水”必將碧波蕩漾。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