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飄過故鄉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 踏著費翔的歌聲,今天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羅溪。
這是個群山懷抱的小鄉鎮,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果樹成林,植被完好。一條蜿蜒的小河把羅溪集鎮一分為二,古宅庭院,分布隔河兩岸。
解放前葛氏家族在羅溪鎮上是一個龐大而富貴的家族。曾曾祖父九老爺家財萬貫,他享盡榮華富貴,生子九個。年歲已高的他贈給每個兒子一棟雕梁畫棟的漂亮宅院,把隔河兩岸的羅溪鎮連成一體,即便下雨天你也不必打傘出門,繞鎮一圈回來,腳下的鞋還是干爽整潔,沒雨沒泥。這是個何等顯赫的家族呀!
我家住的這棟老宅,是九老爺三兒子的邸府,名為“三房。”這棟四角高翹,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的大宅院。有20間廂房,上下兩層,中間隔著一個天井,天井中間放置著一個漂亮的大石缸,或許是原主人養魚或養花的吧!幼小的我老是踮起腳跟,用手勾著缸沿,總想窺視里面的珍寶 。可個兒不高的我累得氣喘吁吁,也不能如愿以償。那只美麗的魚缸一如既往,堅如磐石靜靜地立在那里,帶給我童年多少神奇的向往……據說這只曾經無數次誘惑過我童年遐想的魚缸,后來賣給一個外地的老板了。留給了我永遠的遺憾與悵惘……
大宅院的房子是磚木結構的。地底下用大塊完整的大理石或麻條石鋪就而成,結實又涼爽。那一扇扇門、一個個窗、一根根橫梁,都雕刻著一幅幅精美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飛鳥圖,仕女人物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年幼的我常常趴在窗子邊上用細潤的小手撫摸著這些精美的圖案,呆呆地遐想聯翩……
大宅院里住著祥和的八戶人家,鄰里之間和睦如親。每當吃飯之時,大伙就會端著飯碗走東竄西,瞧一瞧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誰家的菜桌上最先嘗到新鮮的蔬菜,那么誰家就得評上今年大宅院的勞模呢!
夏夜,是大宅院最熱鬧的時光。吃過晚飯,大家把涼席、涼凳都搬到院里納涼來了。舒展勞累了一天的身子,放松繃緊了一天的神經,閑散地、悠閑地聊著天,看看今年誰家的收成最好;猜猜誰家的女兒就要出閣了;聽聽鎮上最近有什么新鮮的事兒發生;評評誰家的豬兒今年最長膘……
玩了一天,累極了的我們這群娃娃,每人霸占著一張涼席,自由地擺著poes,慵懶地蜷縮著身子,望著華麗的星空,溫馨的星空。津津有味地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憧憬著那個皎潔如玉盤的月亮,迷迷糊糊飄向了那個神奇的地方……嘴角邊掛著一個甜甜的滿足的微笑。耳畔傳來了那首美麗的童謠:“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悠悠的……一直飄向了我的夢中。
更多時候,我們這群永不知疲倦的娃娃,會三五成群的拿著團蒲扇,拽著小瓶,一起去捕捉螢火蟲。邊走邊蹦,邊蹦邊跳,邊跳邊唱:“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來飛到東,快快來到我的小瓶中,代替火把像燈籠。”繁星為我們喝彩,月兒為我們歡笑。我們浸泡在濃濃的夜色中,不知歸航;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樂不思蜀。
夏夜,更是男孩子們最張揚,彰顯抓泥鰍本領的好時光。他們分成兩人一組,一人拿著白天準備好的火把和竹簍,一人拿著用竹子扎好的排針,走在田埂上,用火把照在水中,黑夜中的泥鰍遇到強烈的亮光它就呆立不動了,爾后拿著排針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對準泥鰍用力擊去,等待泥鰍的是——束手就擒,被捕到竹簍里的命運了。一小時之后,他們滿載而歸。在院子里高高興興的清點,評比他們的勞動成果呢!
童年家鄉那條永不知疲倦,終年歡唱的小河。是我們兒時的樂園。盛滿了我童年的歡樂。
夏天的小河,碧波蕩漾,熱烈奔放,在那個貧窮年代,小河成了我們解暑的好出處,我們把它演繹得更加熱鬧非凡,每一朵水花都是我們綻放的微笑。
每天中飯剛過,我們就盼望著夕陽西下。傍晚來臨,大宅院的一群小天使們就像長了翅膀的鳥兒,嘰嘰喳喳雀躍地奔向小河,小河一下子喧鬧起來了,一場水仗迫不急待的開戰了。男孩子龐大的陣容把女孩子打得落方而逃。女孩只好逃到岸上用柳條編成美麗的草帽慕煞男孩子,男孩子只好追到岸上跪地求饒,讓女孩為他們編織草帽了。一場水仗就這樣平分秋色了。接著開始了泅水、鳧水……等比賽,此項節目巾幗不讓須眉了。有一個叫楊艷的女孩她泅水本領極高,總是拿第一。憑著過硬的水上本領她當上了這群孩子的領頭羊。每天她熱心又認真地訓練小伙伴們仰泳、蛙泳、泅水……有一次,在一個較深的水潭里訓練時,嬌小的李燕剛學了幾招蛙泳她就往深水中游去,由于體力的透支,她無法游到對岸,眼看沉入水底,眼疾手快的楊艷快速游向她一把拖回岸邊。她的藝高膽大贏得了我們大伙敬佩的目光。
悠悠的故鄉小河,成全了我少年嗜書如命愛好。當大地剛從晨曦中蘇醒過來,少年的我便捧著書來到小河邊,坐在干凈的石頭上晨讀,潺潺的流水聲應和著我的讀書聲,為大地上演了第一支和諧、悅耳的兩重奏。小河成了我讀書的第二課堂。
光陰荏苒,故鄉的小河伴隨著我漸漸長大。小河成了青春年少的我的心靈寓所。
情緒低落的時候我會來到小河邊,靜靜地坐到月滿西樓,讓潺潺的流水聲洗去我心中的憂慮;為情所困的時候我會來到小河邊;慢慢地坐到燈火闌珊,讓悠悠的河風撫平我心靈的創傷。每次下晚自習回家,途徑小河,我就會和好友堂麗在小河邊坐上一會兒。聊聊天,聽聽水,談談學習,喜歡小河的寧靜;喜歡小河的涼爽;喜歡小河的寬容;更喜歡小河的睿智……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有我童年的足印……他鄉的山也綠,他鄉的水也清,難鎖我童年一寸心,我常在夢中故鄉行……”程琳演唱的這首《故鄉情》今天完美地詮釋了我內心的感情。
感謝故鄉對我的養育之恩,感謝故鄉小河牽住了我的思鄉情結……
作者簡介:
葛俐,江西省、武寧縣、黃塅中學的一名高級語文教師;武寧文學創作協會、攝影協會的會員。是一個熱愛生活,愛好廣泛,喜愛文學的人。經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武寧文學創作協會、攝影協會的會員。
電話:13879276680
郵編:332300
地址:江西省、武寧縣、黃塅中學
QQ:296188233
電子郵箱:2961882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