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原羚、藏野驢在三江源地區活動。 新華社記者 吳剛攝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15年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為此,環境保護部聯合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
中國在行動
2010年10月,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次締約國大會表決通過了《愛知目標》,要求各國在2020年前制定5個領域的20個執行目標,以提高生物多樣性。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國內所有脊椎動物開展評估的國家。“通過本次‘紅色名錄’的編制,中國在生物多樣性評價方面已經先行一步,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方面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蔣志剛評價道。
同樣在2010年,聯合國大會把2011年至2020年確定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為此,我國國務院成立“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審議并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2011年,又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由中宣部、環境保護部以及光明日報社等25個部委和單位組成。
“國家委員會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高決策機構。”據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介紹,自2012年國家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以來,各部門各單位積極部署、認真組織實施《行動計劃》。例如,發展改革委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明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類型包括生物多樣性維護型;科技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瀕危物種保育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科研工作;國土資源部在《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中明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內容……
保護工作見成效
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監督與執行力度不斷加強。公安部、林業局、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紛紛采取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捕獵和瀕危物種走私。
來自中科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729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4%,高于世界12.7%的平均水平。全國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種群得到了保護。
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部分區域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10年來,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面積增長超過20%;重點生態工程區域草原植被覆蓋率提高11%;濕地保護面積增加了500多萬公頃,濕地保護率提高了近14%。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交流不斷深化,中國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際舞臺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中日韓環境保護合作、南南合作等多邊和雙邊機制,以及實施全球環境基金、中歐生物多樣性合作項目等,我國有效地推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保護部副部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秘書長李干杰說。
科普宣傳影響大
5月12日,由環境保護部生態司主辦的“201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進校園”活動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
“你知道什么是生物多樣性嗎?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面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風春的一連串問題,臺下的同學們踴躍舉手回答。
主辦單位還向參加活動的師生發放了《生物多樣性知識200問》《生物多樣性達人手冊》等宣傳資料。“普及廣大青少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有助于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和推動。”張風春說。
以上只是眾多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活動的一個案例。在中宣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國各地積極組織、開展了類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全民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有近200家國內外組織和機構發放了500多萬件宣傳品,通過媒體宣傳影響的受眾達10億人次之多。
保護工作任務重
除了此次發布的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外,我國2013年還公布了關于植物的“紅色名錄”,結果顯示:在已知的34450種高等植物中,受威脅的物種共計3767種,約占評估物種總數的11%。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俊生認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一些地方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遏制,形勢依然嚴峻,保護工作任重道遠。針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問題,李干杰給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我們要加快建立國家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體系,進一步加強以自然保護區為主的就地保護能力建設,加強遷地保護能力建設,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健全生態補償制度。”
讓山川林木蔥郁,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讓草原牧歌歡唱……生物多樣性,將為美麗中國增添更加絢爛的色彩。
我也說兩句 |
![]() 文章中“森林資源持續增長”中的森林是什么意義上的森林呢,莫非只是一些物種單一,功能低的人工林?? ![]() 保護濕地的責任人人都有,但是執行的有幾個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