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五峰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海拔1380米小溪中發現四條“小娃娃魚”幼體,經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分子鑒定,確定該物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斑擬小鯢。黃斑擬小鯢原名黃斑小鯢,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利川,1982發表文章確定為新種,隨后在四川(南川)、貴州(綏陽)、湖南(桑植)等地有記錄。相關文獻記載,宜昌分布的有尾兩棲類有中國小鯢、大鯢、巫山巴鯢、細痣疣螈,后河保護區發現的黃斑擬小鯢為宜昌有尾兩棲類動物的新成員。黃斑擬小鯢是小鯢科、擬小鯢屬有尾兩棲動物。生活時整個背面紫褐色,有土黃色斑,斑塊的大小、多少和形狀變異較大,一般頭部的斑塊較小,背部的較大,尾后段較少或無。幼體生活在水中,長有用于水中呼吸的外鰓,成體外鰓消失,依靠肺和皮膚呼吸,終身長有尾巴,除繁殖季節外主要生活在靠近溪流的林下草灌叢。
黃斑擬小鯢是小鯢科、擬小鯢屬有尾兩棲動物。生活時整個背面紫褐色,有土黃色斑,斑塊的大小、多少和形狀變異較大,一般頭部的斑塊較小,背部的較大,尾后段較少或無。幼體生活在水中,長有用于水中呼吸的外鰓,成體外鰓消失,依靠肺和皮膚呼吸,終身長有尾巴,除繁殖季節外主要生活在靠近溪流的林下草灌叢。
后河保護區現有兩棲類動物2目9科42種,黃斑擬小鯢四肢較弱,運動能力不強,分布地域性明顯, 一旦狹小的棲息地被破壞,就會在這個區域滅絕。該物種在宜昌市首次發現意義重大,同時,也證明了后河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優越。下一步,后河保護區將不斷加大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走村入戶為村民開展法治宣傳,嚴厲整治亂挖亂采、非法捕獵等違法行為,為動植物在后河家園“自在生活”密織安全“防護網”。(陳金良、宗宇)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