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江、漢水之濱的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南傍武漢、北依孝感,府河、淪河如兩條彩練自西向東澤被全境。近年來,在孝南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著力開展以退田還湖、退耕還濕、生態修復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扎實成績。被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表彰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朱湖糯米”生產基地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命名為國家糯米種植綜合標準化示范區。2018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為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
1、修復水墨朱湖。清朝末年,朱湖梁氏族人偶得:“波寒生澹月,帆遠入東煙。”即興描繪出一幅《珠湖明月圖》:皓月當空,寒波搖葦,“楓邊鳥度千云障,柳外漁歸月一船”。水墨朱湖,古韻猶存,但早已換了人間,通過恢復濕地,修復生態,妝點家園,朱湖今朝更好看。
——規劃先行抓修復。聘請國家林業局濕地中心、國家林業局規劃勘測設計院、重慶大學等濕地專家,對濕地進行現場考察、設計、論證,2015年完成了《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6年,投資20多萬元完成了5000畝濕地保護區域面積測量;2017年3月,在成都野趣生境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等權威單位支持下,初步完成《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建設詳細規劃》的設計;2019年朱湖濕地迎接國家驗收后,更加信心滿滿。
——綜合治理抓修復。在孝南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以長興公司為融資平臺,投資2億元,實施濕地公園試點區域府淪河抗洪排澇、水生態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區拆遷還建、渠道清淤、內渠渠網連通等項目。公園陸續啟動了9500米環湖濕地綠道、2000米渠道清淤、1500米木制棧道、800畝濕地基塘,以及投資4600多萬元的朱辛(s112)公路等重點項目。在濕地公園完成退田還湖2000畝,興建基塘、圩田、柳煙荷塘等濕地植物培育、生態涵養、濕地科普宣教區1250畝,栽植紫薇、垂柳、櫻花等20多個品種的景觀樹3萬多株;濕地公園展現出林茂、鳥多、水清、路暢、人氣旺的盛況。
——精準整治抓修復。對濕地周邊有污染的萬頭養豬場、醬品廠等8家老舊企業予以關閉,興建日處理污水能力達800噸的朱湖污水處理廠1座,建立了嚴格的排污登記制度;修建了原生態濕地循環綠道、親水平臺、大湖節制閘、濕地植物保育基地、濕地鳥類等動物棲息地,實現濕地生態建設、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同步提升。
——生態渲染抓修復。圍繞濕地建設,在核心區周邊興辦了12000畝花卉苗木種植基地,5000畝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5000畝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朱湖糯米”種植基地;依偎核心區形成總面積達40000多畝的共生互利濕地生命共同體。
2、發展圩田文化。圩田是古代我國勞動人民利用瀕河灘地、湖泊淤地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農田。人們在低洼地區四周筑堤,并在堤上設置涵閘,平時閉閘御水,旱時開閘放水入田,這樣無論旱澇都可以保證收成。圩田,曾經在朱湖發展中擔任過重要角色,呈現出“畦畎相望”、“阡陌如秀”的景象。如何傳承好圩田文化,讓今天的新型生態圩田在朱湖濕地保護和生態農業發展中擔當起應有的歷史使命?
——放大濕地特色優勢。聘請著名濕地保護專家——重慶大學袁興中教授等精心設計,恢復傳統圩田,創建多功能生態圩田,賦予其產品產出、環境優化、水質凈化、生物保育、調蓄雨洪等多種功能,打造富有朱湖特色的濕地生態保護模式。
——放大濕地合理利用功能。在多功能生態圩田區域規劃設計了500多塊大小不一的濕地食用水生植物田、濕地觀賞植物田、濕地藥用植物田、濕地編織用材料植物田等應用類型,豐富生物多樣性、水土涵養、水質凈化、調節小氣候,實現人與濕地的協同共生。圩田布局中,對原有地形地貌進行微調重塑,建立基塘、多塘系統。同時,在公園周邊建設喬灌結合,林帶、林團組合的林澤復合濕地工程;根據地形,因湖就水種植大量本土水生植物,豐富生物多樣性,充分利用空間,吸引更多的生物在此棲息,營造出別具一格的自然和諧、互利共生的生態環境。
——放大濕地自然景觀。通過發展和精心培育濕地生態圩田,拓寬了建設視野,圩田植物達30多種20多萬株。芡實、水蔥、莼菜等10多種一度在朱湖區域銷聲匿跡的野生植物再現溝渠河汊,生機盎然,“才聞鳥啁在東陌,又見野蓮臥菱湖”。目前,濕地“五區”和50000畝稻田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生態循環系統,濕地生態環境基本恢復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水平。
3、傳承湖鄉水韻。朱湖因水而生,依水而起,傍水而興。水賦予朱湖以靈氣,湖澎湃著朱湖之激情;水與湖在這里深情相擁,激蕩出濕地無窮的魅力。
——抓科普宣教促濕地文化建設。投資600多萬元建立了濕地公園科普宣教中心,在濕地區域設立宣教點30多處,樹立標識標牌40多塊,科普宣教區做到宣教設施無處不在。聘請專業團隊制定了具有朱湖濕地本地特色的宣教方案,讓科普宣教活動和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在《孝感日報》《湖北日報》、孝感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開展專題??麄鲌蟮?0多次。僅2017年以來,就開展濕地科普宣教宣傳活動30余次,宣教受眾達2.6萬多人次,接待訪客1.7萬人次。
——抓科學研究促濕地文化建設。成立了朱湖國家濕地公園科技咨詢工作站,聘請重慶大學濕地專家、湖北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濕地科研團隊開展濕地保護管理科研和監測活動。先后接待國家和省市級領導、專家、濕地科技工作者現場考察調研50多次;建立了國家濕地公園知名專家科研聯系點,朱湖濕地建設成果在美國、歐洲等地進行了交流展示,創造出朱湖濕地建設文化奇葩。
——抓活動促濕地文化建設。利用每年“世界濕地日”、“國際愛鳥周”等重要公益活動節點,多形式開展濕地文化建設活動30多次。充分發揮朱湖區域鄉土文化藝人、民間歌舞隊、文學創作人員、書法愛好者,以及教師、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等各方人士的建設性作用,利用各種途徑挖掘濕地文化、傳承濕地文化,逐步讓濕地文化成為朱湖濕地穩健發展的力量之源、創新之源。
4、打造“兩高”公園。朱湖在濕地公園建設中,堅持保護、恢復、開發、利用相結合,致力建成“高顏質、高品質”的“兩高”型國家濕地公園。針對朱湖發展潛力和區位優勢,將濕地經濟發展的方向定位在培育名優產品、開拓特色經濟、興辦產業基地、保護生態環境、推進農旅融合上,突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形成四季林木蔥郁、糯稻飄香、水清魚躍、觀光休閑的農旅融合產業園。“朱湖糯米”是朱湖名特優產品,也是朱湖濕地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朱湖及周邊擁有50000多畝稻田,常年氣候濕潤,水美稻香,是白鷺、野鴨、大雁等鳥類出沒的勝地,以其高品質的濕地功能和高效益的經濟功能成為濕地公園引人陶醉的田園觀光景致。濕地公園是一塊孕育和傳承湖鄉文化的沃土,這里是孝感米酒、麻糖、糍粑、豆皮等農家傳統食品制作的發源地之一,是朱湖濕地生態保健酒“華農妹”酒古法研產基地。在建設濕地公園過程中,朱湖大力支持民營業主投資3000多萬元創辦了孝感市天龍酒業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孝感米酒”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利用濕地優質糯米和濕地優質水源先后開發出16種軟包轉、休閑式、新口味“孝感米酒”、“珍珠糯酒”,實現了“孝感米酒”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美國、新加坡、哈薩克斯坦等世界多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