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僑城濕地的中央,有一座天然小島——鷺島,它是深圳灣滄海桑田的見證者,也是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庇護所。通過鷺島,我們可以深切感知時代的變遷、人與自然的互動。
1980年代,深圳灣仍處于原生狀態,今天的華僑城濕地北岸只是天然海岸線的一部分,鷺島也還是深圳灣里的一座無名小海島。
這張拍攝與1980年代末的照片是我們可以找到的鷺島最早影像記錄。圖片顯示島上已經開始有樹木生長,岸邊供游人觀賞海景的步道修葺的很精致,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們已經開始注重生活的品質。
1990年代,中國迎來高速發展。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修建濱海大道,深圳灣開始填海造地,大部分天然的海岸線消失殆盡。值得慶幸的是,華僑城濕地的前身一片灘涂存留下來,漲潮時形成一個大湖區,而鷺島由于這片湖區的存在得以幸存,同時與湖區依然發揮著濱海濕地的生態功能,為水鳥提供食物和棲息地。
但是由于缺乏管理,那時的華僑城濕地受到各種人為干擾,成為肆意排放污水傾倒垃圾的場地,也是許多非法水產養殖者的樂土。這個時期,鷺島見證了華僑城濕地最暗淡無光的日子。
幽暗的歲月稍縱即逝。轉機來自2007年華僑城集團從市政府手中接管了這片濕地,通過對濕地進行了歷時5年的綜合治理,使華僑城濕地成為深圳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座無名小島也因眾多鷺鳥在島上棲息而得名“鷺島”。
現在的鷺島植被茂盛、林木蔥郁,擁有紅樹林在內的近三十種原生植被和樹木,相對獨立的環境為鳥類提供安全舒適的棲息地。
華僑城濕地利用地處現代化大都市腹地區位優勢,2014年初在深圳人居委和深圳市華會所生態環保基金會的支持下,濕地建立了深圳市首個自然學校。廣泛招募志愿者,通過培訓成為環保志愿教師,向公眾傳遞環保意識、公益精神。華僑城濕地還先后與深圳市義工聯環保組、深圳市獅子會合作,向公眾提供引導服務。
華僑城濕地的演變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也見證了人們對自然理解與認知的轉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