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本氣候分類法根據平均氣溫和降水,將氣候分為熱帶、干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和極地帶六大氣候帶,各氣候帶下又進一步分為各種氣候型,對應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不同的自然景觀。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各區域的柯本氣候分類將如何變化?
氣候類型變化(pixabay/ELG21)
針對這一問題,中科院大氣所高學杰研究員聯合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基于經過誤差訂正的RegCM4區域氣候模式動力降尺度集合模擬,在RCP4.5中等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估了21世紀末期(2069~2098年)中國各地區的柯本氣候分類變化,尤其是“兩屏三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川滇-黃土高原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的氣候分類變化。
主要結論如下:
相對于當代(1981~2010年),到21世紀末,中國將有22%的土地面積發生氣候型變化,其中青藏高原和秦嶺-淮河的南北方過渡帶附近發生較大變化。青藏高原的苔原氣候將大幅收縮,秦嶺-淮河一帶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將分別被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冬干溫暖氣候所替代。
中國當代(1981~2010年,a)和21世紀末期(2069~2098年,b)的柯本氣候分布, 及21世紀末期柯本氣候分布的變化: 消失(c)和新出現(d)的氣候型
Aw:熱帶稀樹草原氣候;BW:沙漠氣候;BS:半干旱氣候;Cw:冬干溫暖氣候;Cr:亞熱帶濕潤氣候;Do:溫帶海洋性氣候;Dc 溫帶大陸性氣候;Eo:寒溫帶海洋性氣候;Ec:寒溫帶大陸性氣候;FT:苔原氣候
所有氣候型中,苔原氣候的變化范圍最大,面積相對當代將縮小64%;許多地區氣候出現干旱化趨勢。氣候型變化的主導因素是氣溫的升高。
(a)中國當代(顏色填充柱)和21世紀末期(斜線柱)各氣候型所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及(b)21世紀末期各氣候型變化率(單位:%)。(b)中圓點為平均值,豎線表示5個模式間的1個標準差的范圍
在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區,總面積的24%將發生氣候型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數值達到41%,以苔原氣候范圍的大幅縮減為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