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保定,歷史上是依傍如網水系而建,據金元文史大家元好問所著《順天府營建記》記載,保定城中“……水之占城十之四,淵綿舒徐,青綠彌望……”青綠交映是曾經的水城保定的真實寫照。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一畝泉水仍噴流如注,保定人還可乘船沿府河而下,直達白洋淀。
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兒時在府河中玩水嬉戲的情景,那時這條河有三十多米寬,兩米多深,在炎熱夏日常約幾個小伙伴同去玩耍。河水清澈,水草茂盛,還有很多小魚在水草間游來游去。
到了河邊,幾個大一些的孩子急不可待得把衣服一脫,撲通撲通跳到河里,有的頑皮地打起水仗,手一張一合,水就從手縫間噴了出去,打在小伙伴臉上,那孩子并不示弱,拍打著水面,讓他們睜不開眼睛,飛濺的水花伴著嘎嘎的笑聲,河面上頓時熱鬧起來。河那邊還有幾個光屁股的孩子劃著“狗刨”向我們這里游來,這群嬉笑打鬧的孩子把那些小魚兒都嚇跑啦!
我們幾個不會游泳的,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玩,心里癢癢極了。過了一會兒我實在忍不住,脫下衣服慢慢走近水里。河水涼嗖嗖的,河底很光滑,我小心翼翼的用腳趾抓住泥地,一步一步挪動著,水沒過了膝蓋,沒過了大腿,眼看就要到 胸脯兒了,身體晃動起來,腳也站不穩,感覺整個身體都要被河水吞沒。我俯下身,模仿著小伙伴們的游泳姿勢,也想游起來。可沒想到卻迅速的沉下去,感覺水是那麼深,也分不清哪里是上哪里是下,這下可把我嚇壞了,頓時手忙腳亂,幸虧我還知道要憋住氣,不張嘴,這樣折騰了一會兒,腦袋總算浮出了水面。我站起來,甩甩耳朵里的水,深深吸上一口氣,嘿!我還沒被淹死,到這時才知道這游泳可不是想象得那么簡單。
但后來隨著氣候的變化,雨量減少,加之上游工廠的污染,下游用水的增加,河水越來越少,水上漂著白沫,散發出陣陣臭氣,一畝泉不僅斷流,還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漏斗。當年水清草茂,魚翔淺底的情景,也只能從記憶里去追尋了。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地方政府已經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上游的小造紙、小化工廠早已關閉,河道多次清淤加固,河水的水質也好多了。特別是去年啟動的“大水系”工程,預計投資十五億,將歷時十二年。這一宏大工程完成后,不僅保定重現水城風貌,也為白洋淀生態補水創造了條件。
在環保事業中,我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常常拿起相機,記錄下大自然的瑰麗風光,在展示給大家的同時也提醒人們:當我們沉浸在大自然之美時,不要忘記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恰逢第十三個“世界濕地日”即將到來,僅將此文獻給這一濕地人的盛大節日,“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所有致力于環境保護的人們,所有的濕地人,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為共同的事業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