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事
媒體:原創 作者:老黑
專業號:老黑
2009/12/31 16:36:45
很多人遇到與自己無關卻又不想參與這些紛爭時,總是會說:關我鳥事?說明鳥事對人來說可有可無不怎么重要。
可留玉溪最近遇到的一些鳥事,還真是讓他頗費了一番周折。上次同學加要好的朋友在網上說了一番鳥事,就讓他忙乎了一陣子,雖然風波漸息,但也說不了以后有沒有更大的動靜,這些鳥事以后會成為他的心病,一定得隨時提防。為此,他經常關注網上的鳥事信息,還抽時間學了點鳥類與生態的知識,以便領導問他時不卡殼,并為一旦此事牽涉到自己的情況下設計了好幾條退路,有什么辦法,只得為朋友兩肋插刀了。
不只留玉溪,近幾年有關鳥事在傳媒上的轟動效應,有很多領導都在關注,因為這些鳥事一旦處理不好,政治影響較大,什么碧水藍天啦,居住環境啦,可持續發展啦,城市品位啦,新的經濟增長點啦,等等,說的神乎其神,什么事就怕上綱上線,不就是幾只鳥嗎,少幾只多幾只,我們就真的生活的不健康了?特別是主管部門的大頭頭小嘍羅,更是忙的黑夜不是黑夜白天不是白天的,全神貫注繞著鳥的屁股轉。提前幾十年不說這些人神經質才怪呢,可是真的沒辦法,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世人都這么說,咱留玉溪有什么能耐,只能順水推舟隨波逐流了。
鳥事的轟動效應,使鳥們的身價大增,國家還為它們立了法,根據鳥們的情況還分了保護級別,一級的,二級的,重點保護的等等,省里也都有自己的保護種類,為此還成立了自然保護區,宗旨是以什么什么鳥為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什么都是物以稀為貴,從此,鳥們的藝術價值也有了,不同的姿態成了一種人們渴望的舞蹈,不同的叫聲成了人們喜愛的音樂,多種鳥兒在一起求愛嬉戲成了人們追求欣賞的詩情畫意,多少人不辭辛苦廢寢忘食為了一種鳥兒的相貌和姿態在奔波,多少人為了滿足自己有一張鳥兒芳容不惜數萬金去購買高檔的相機,鳥兒們的圖片逐漸在人們的商品交換中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有很多做學問的人也因為對鳥們的了解走上了專家的位置,工資也因為鳥們漲了不少,真是名利雙收。
物以稀為貴,鳥們的一切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錢的人要不惜重金吃一口,以至于一只死天鵝就能賣到成千上萬,想想一只重量在35斤左右的天鵝,做成菜一盤不得幾百元嗎?想一夜暴富的人就下毒藥天鵝,情況好時一夜就能收購幾十只,真是不可想象。搞保護的執法機關就去逮這些人,驗明證身一判就是十幾年徒刑。一個農村人為了搞點鳥毛致富,結果觸犯了法律,自己被判十幾年刑不說,媳婦因不堪鄰里閑言碎語的壓力,跑了,老爹也氣死了,只剩下一個還沒有成年的孩子,一個好好的家庭就因為一點鳥毛家破人亡了,真是可憐啊。可沒有辦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誰讓他們碰到點子上呢。
最讓人頭疼的是,以前很有權現在處于閑位置上或已退居二線或已退休的領導們,也對此有了興趨,也要把愛鳥拍鳥納入自己的生活旋律,你說你過去為社會發展做出了那么大的貢獻,現在退下來了,就好好的養養身子享享清福吧,偏不這樣做,要發揮余熱,還要為民造福,要以自己的影響力改變公眾的生活意識,為社會精神文明出點力。這一想法付諸實施不打緊,得有多少人忍辱負重啊,工作倒是小事,可以往后推推,東邊的太陽多的是,關鍵是陪同壓力實在是大呀,不說起五更爬半夜的,就是揣摩領導心理時,思想壓力就讓初出道者難以承受。這對留玉溪來說還不算太難,必竟他所在的單位這種事不是太多,但說實話他心里不愿干這些事。可留玉溪對鳥類的認識是徹頭徹尾的門外漢,臨渴掘井學的那些根本算不上皮毛,不過他知道“人以食為天,鳥為食而亡”俗語,一般情況下領導問時,就以此為基點說開去,領導們在這方面基本上和自己差不多,有時自己語言組織的好,看領導們的表情,還是有點欣賞的。領導做決策了解情況,多數是找專業部門的所為專家咨詢的,這, 留玉溪心里是清楚的。
根據鳥事形勢的發展,留玉溪認為必須得掌握一點鳥們的皮毛知識,因為自己雖然不是在這樣的焦點部門,但必竟是處在鳥們興衰的焦點區域,對鳥事認識程度的把握,關鍵時刻可以左右事業的發展及家庭生活的經濟來源,象上次網上由自己朋友惡作局引起的鳥類事件,今后是絕對不能再發生了。說做就做,不長時間留玉溪便通過各種關系搜集了不少這方面的書。在那些文字中間爬了一陣子之后,方知天外真的有天。關我鳥事?這種疑問形式反問對方意思是鳥事與我無關的邏輯思維,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真的得改改了,鳥們生活的主要家園大海、森林、濕地的興衰與我們人類是密切相關啊。人類生存的需求與排泄,是由自然萬物的作用來維持的,就象一條大河,物種越多時這些功能就越強,水流就越通暢,少一種物種的作用,就等于把河道堵窄了一點,水流就沒有物種多時通暢,鳥們只是其中的一部份,當然物種不可能一下子大部消失,所以即使少了一兩種,河流通暢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人們往往會不在意,可一旦多數物種慢慢消失時,水流通暢度就會有明顯的感覺,但那時人們是不會有辦法的,除非人類科技發達到制造出的產品可以代替自然萬物的作用,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看來國家提倡文明生態意識,提倡可持續發展,出發點都是為了民生啊。
于是,留玉溪就想,只是想,鳥們的事既然和我們人類這么近,那我們就給鳥們一個快樂的天地,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樂而不為呢,現在關鍵是鳥和自然萬物的工作量是多少才能滿足人類健康生活的需求,根據有些資料上說,人在增多,活動量在加大,而地球上為人類生存服務的資源卻在日益減少,所以氣候和環境都有了變化,有很多地方已明顯不能滿足人們健康生活的需要。那為什么人類的生活聚居地不會建的集中一些,為鳥們以及為人類生存服務的自然萬物多騰出一點棲息地呢。不錯,現在全世界建了很多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但有沒有真正保住,卻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錯,是有項目建設前的環境評估,可那都是人類自己在安為自己啊,要想在某地上項目,很少不能獲得通過的,人的語言很豐富,想做什么,都能找出合適的理由。叫我說,真正的環評專家應該是此地的鳥和自然界的生物們,它們在不在此地生存發展就是最好的結論。
哎,想想人們都是有各自愛好的,要不為啥要開個會研究研究,就是求大同存小異唄,開會時,鳥們不在,當然要先考慮“以人為本”了,至于環境,那是大范圍的事,自己做了不見得他人會給以贊揚,不象鳥們及自然界的生物們那樣無私。哥本哈根的世界級氣候大會不就是個例子,都在為自己考慮,很少有人顧及大局。有些事做起來看似聰明的不得了,細一推敲,實際上是再愚蠢不過了。
也許鳥們一邊為自己現在的流離失所和難以預料的未來流著辛酸的流,一邊為人們那看似聰明的行為嗤之以鼻。地球是大家的,誰想不顧別人的安危,只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索取所需,最終只能適得其反。誰博愛,誰仁慈,大自然最有發言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報能說明一切。
不想了,這些鳥事,真煩人,如何發展,自己也無能為力,留玉溪合上書,啥也不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