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5日袁朝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杜牧的詩中國人家喻戶曉,抒發了詩人雨中趕路、不能祭拜、借酒消思的思想感情。中國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傳至今天的漢中,也有了一些變化。首先,祭拜的日子也不一定在清明,在清明節前后就行,不太嚴格;次之,艷陽高照的天氣取代了細雨濛濛;再者,國家在這一天放假,提倡國民祭拜祖先、革命烈士和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員。祭拜的傳統在農村、有墳可祭的人群、國家政府層面還保存著,但是,像我這樣在異鄉工作這類人群和年輕人,每年清明節也只能是想一想,寫下這一段話而已。
文化傳統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現在國家提倡火葬,沒有了那一堆土,思想也似乎缺少了載體,無處寄托。天氣也在改變,缺少了細雨濛濛,艷陽高照的天氣使人的情緒也熱烈起來,越來越向野外踏青轉變,這可能有幾方面的因素,現在人越來越忙了,家人分離,城市化又割斷了人與自然的聯系,能有一個好天氣,又能到自然之中放松一下,哪里還有那么多悲傷思念呢?
綜觀起來,天、地、人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天空的組成成分有了大的變化,二氧化碳的濃度在短短的60年間已由220ppm上升到389ppm,據科學家計算,350ppm對人類的生存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現在還在繼續升高,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政治問題;空氣中不時會出現細菌病毒,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氣溫越來越高,天氣四季變化無常,人類越來越難以忍受;太陽這顆遙遠的星球,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被認識到。大地的面貌越來越受到人類的改變,自然的面貌只有在高山、大海、兩極地區保存著,凡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到處都是人類的痕跡;地震、火山噴發、冰雹、冰凍雨雪、沙塵暴、泥石流、干旱、水災時時發生,大地、江河湖海越來越不能維持他原來的產出,人類的取水、挖煤、采油、采礦已經使地球變得千瘡百孔。人類呢,越來越忙,越來越生存艱難。人與天、地是越來越不和諧了。
最近,中國的各家媒體都在報道中國西南五省大旱,氣候變暖、大地龜裂、江河干枯, 一老漢把棺材板都賣了,想喝上一碗渾濁的河水。
時至今日,我們人類還是一個嬰兒,沒有天這個父親、沒有地這個母親,我們一刻還是不能生存!
在清明節,我們除了祭拜祖先,我們不能忘了首先祭拜頭頂的天空和腳下的大地!天空和大地永遠是我們最親的祖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