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達爾文協會濕地使者
蘭州大學達爾文協會濕地使者隊伍于5月3日成立,并于6月14日競標成功,成為主辦方支持的隊伍之一。在約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做了許多前期準備,比如進行了一個月的體能訓練,一起做游戲增進隊員間的感情,一起討論中期活動內容等。另外,為了更好的做好環保活動,我們還在7月17日及18日兩天拜訪了甘肅省林業廳、甘肅省環保廳、蘭州市環保局、甘肅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希望他們能給我們提出一些建議并提供一些幫助。他們都非常支持我們的活動,其中,林業廳把我們介紹給了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我們在碌曲縣展開活動提供了方便。
在去尕海之前,我們在校本部的圖書館前舉行了啟動儀式。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徐鵬彬老師在我們的啟動儀式上講話,鼓勵我們積極參加活動,叮囑我們注意安全,并預祝我們的活動取得成功。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綠色工程協會的兩位同學也來參加我們的啟動儀式,對我們表示支持。還有,達爾文協會的兩位會長也參加了這次啟動儀式,他們希望我們能圓滿地完成此次濕地使者行動。
在所需東西都準備齊全之后,8月6日早晨我們出發了。
我們于當日下午抵達尕海保護站,8月7日至8月20日在尕海開展活動。中期隊伍共分六個組:認知組、宣傳組、人文組、環教組、綠地圖組、數學建模組。在尕海活動時以認知組、宣傳組、人文組為主,其他三組在沒有活動時,人員并入以上三組。隊伍共進行的活動有:植物、鳥類的觀察認知,游客的定點宣傳,碌曲縣廣場的宣傳,向游客發放問卷,對當地牧民入戶訪談,走訪相關部門,在尕海中心學校環教,毛蟲對草原危害情況調查,垃圾分類統計,手繪版綠地圖制作。
1.植物、鳥類的觀察認知
1.1植物觀察認知
8月7日至8月15日,我們在尕海湖周邊的棧道、公路、高山旁進行了植物認知、記錄植物分布、標本采集等活動。認知組隊員每天外出考察,隨身攜帶簡易地圖,將所見植物在地圖上進行標注,考察時遇到不認識或不確定的植物進行拍照并制作標本。活動期間認知組請了保護站田站長講解植物,在他和蘭州大學馮虎元教授的幫助下,我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完成了尕海地區132種植物名錄的整理。于此同時認知組對全體隊員進行植物知識培訓,以便向游客宣傳時以植物為切入點,介紹尕海之美,激起他們保護濕地的熱情。活動后期將植物分布考察結果反映給綠地圖組,協助完成綠地圖的繪制。
1.2鳥類觀察認知
為了統計尕海的鳥類狀況并為數學建模提供依據,我們認知組于8月11日至8月19日九天在觀鳥亭進行了觀鳥活動。
我們在每天上午十一點及下午四點左右在觀鳥亭上統計用望遠鏡可以辨別的鳥的種類及數量,而且記錄統計時游客的數量及當時的天氣情況。根據以上資料,我們整理統計出了這幾天的鳥的種類及數量的變化與周圍人數、天氣情況的對應性數據。
但是,由于初開始選定的觀鳥區域過大,觀測時間有時較晚,同一地方的水鳥可能有的可以辨別有的不易辨別,導致鳥的種類及數量的記錄不是十分準確,但是,我們認知組也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例如,把劃定的區域縮小了一點,盡量在剛四點進行觀鳥記數,以提高其準確性。
2.尕海中心學校環教
我們環教組于8月14日及15日兩天到尕海中心學校進行環教活動,給小學生講述了濕地保護等方面的一些知識。我們環教活動根據學校的常規上課時間共安排了10個學時的課程,具體包括濕地的相關內容的講解,綠地圖的介紹與欣賞,綠地圖的繪制,鳥類知識,衛生常識等內容。課余時間大家一起玩了排序、食物鏈等生態小游戲,氣氛活躍。
這次環教活動由于學校校長的調換開始時并不順利,但經過我們多方聯系,環教活動最終順利進行。這次環教對象是藏族的小朋友,他們漢語水平不高,交流上有一點困難,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請了一個漢語較好的小朋友作為“翻譯官”,無形中拉近了我們和小學生的距離。而且同學們聽課態度積極認真,大部分知識能夠當場吸收,由此,我們看到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最終同學們完成了24幅綠地圖的繪制,展示了他們心中可愛的家鄉。在碌曲縣宣傳時,這些作品被帶到秀隆扎西廣場展出,讓路人投票選出他們心中最美麗的作品,而且后期校園內宣傳時,部分作品也被展示給了蘭州大學的學子們,當大家看到這些美麗的畫面時,對濕地保護或許有了更深的了解。
3.對游客定點宣傳
宣傳是我們濕地使者行動的主要任務之一,8月7日至15日、8月17日至20日,我們在尕海湖休息亭及觀鳥亭對游客進行定點宣傳。
休息亭是游人進入尕海的必經之路,觀鳥亭則是游人欣賞尕海的最佳場所。宣傳組成員雙管齊下,充分利用這二者的地理優勢對游客進行濕地保護方面的宣傳。在休息亭我們樹立濕地使者行動的旗子,張貼有關濕地的海報,懸掛達爾文協會以前濕地使者行動的照片,并以此為切入點向游人介紹濕地使者行動,宣傳濕地保護的理念。在觀鳥亭我們張貼了“游客觀鳥須知”自制海報,上面詳細羅列了觀鳥注意事項,希望通過以此方式讓游客在觀鳥時對鳥的影響降到最低。
然而宣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游客對宣傳的內容不感興趣,有些游客不聽勸阻進入草叢拍照或抄小路,有些游客觀鳥時大聲喧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游客進行宣傳,對進入草叢的游客耐心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在棧道上貼提示圖以及在棧道邊設置警示牌。而且我們將游客提出的由于棧道設計不合理而使部分游客走小路的情況向保護站及保護區管理局反映,提出建議。
經過宣傳,游客進入草叢的現象明顯減少,游客觀鳥時大多能保持安靜,有些游客還能及時提醒身邊的人觀鳥時保持安靜。宣傳是互動的、雙向的,通過宣傳,我們也了解到了許多游客對尕海作為觀鳥攝影基地而開發的看法和意見,并在活動結束前反饋給了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最終我們超額完成了原定的1000人的宣傳計劃,雖然宣傳過程艱辛,但成果豐碩、意義深遠!
4.碌曲縣廣場宣傳
8月1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人民會堂前的秀隆扎西廣場我們濕地使者隊伍、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碌曲縣環保局聯合舉辦以“心系美麗尕海,裝點綠色家園”為主題的濕地保護宣傳活動,向廣大民眾宣傳濕地知識,讓民眾了解濕地,進而保護濕地。
本次宣傳活動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濕地介紹板塊,活動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海報和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傳冊為載體使人們對濕地使者行動有了一定了解的同時也了解了濕地功能,以及保護濕地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通過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展板向人們介紹國家一級二級等重點保護鳥類,本隊隊員通過認真而細致地講解不僅讓群眾了解了這些珍稀鳥類也提升了民眾愛鳥、護鳥的意識。第三部分是投票與評獎環節。在小學生制作的綠地圖展出及投票部分中,本隊隊員向民眾介紹了綠地圖的詳細內容,令其了解部分綠地圖圖標,并鼓勵他們對這些綠地圖進行投票。第四部分發放宣傳冊部分,隊員們將有關濕地保護的宣傳冊向駐足的路人發放,并進行熱心細致地講解。第五部分留言板,通過隊員熱心的宣講,許多人都留下了自己對濕地保護的想法,并對尕海今后的保護與開發提出了自己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廣場宣傳活動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觀看,在聽過隊員耐心講解之后,不少群眾了解了一些珍稀的鳥類、濕地和綠地圖的相關知識。剛開始在廣場里面宣傳,宣傳效果不盡人意,后來我們把宣傳點移至廣場邊(即路旁),宣傳效果明顯好轉。此次,我們在尕海的宣傳對象超過500人,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并且評出尕海中心學校小學生優秀綠地圖,可以說這次宣傳不僅讓民眾了解了保護濕地的相關知識,也達到了我們的預期效果。
5.向游客發放問卷
定點宣傳期間,人文組與宣傳組在休息亭向游客發放調查問卷。我們共發放了200份問卷并全部收回,其中有效問卷192份。
我們的問卷旨在了解游客對尕海保護與開發的想法和建議,所以我們的問卷只在游客游完尕海后發放。多數游客游完尕海后會在休息亭小憩,這時我們遞上問卷,并介紹我們活動的情況與目的。令我們欣慰的是,大多數游客欣然同意并認真填寫調查問卷,有的還和我們一起討論尕海的現狀、闡述他們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他們有的非常贊揚我們的行為,并希望我們的活動能夠持續下去。當然有些人對我們的活動不是很支持,我們也不勉強,盡我們所能向他們講解一些濕地知識。后期我們會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將游客反映的一些問題整理成書面材料遞交給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相關部門。
6.對牧民的入戶訪談
要了解保護區周圍牧民的生活思想等狀況,入戶訪談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為此,我們分別于8月9日、11日、12日、15日、17日對保護區周圍的牧民進行了入戶訪談。在這五天里,我們訪談了多戶牧民,但由于夏季年輕的牧民要趕著牛群到離家17公里的夏季牧場去放牧,故而未能了解到他們的看法。
在訪談前,我們組將要了解的方面和設置的問題與其余組員討論,力求訪談問題設置的更妥帖全面,并讓其余隊員隨人文組一起訪談,體驗其中的過程,通過這幾天的訪談,我們了解到了關于尕海的一些歷史,附近牧民的生活狀況和他們對尕海開發的態度等信息,訪談結束后,我們組對訪談結果進行整理,總結并和全隊分享。
在準備開始訪談時,由于語言不通,訪談沒有按期開展,最后在愛如、旦正加兩位向導的幫助下,我們順利的完成了訪談任務,在此衷心感謝他們的幫助。
7.走訪政府機關
為了了解尕海鄉及碌曲縣城的醫療、經濟、文化、教育等情況我們分別于8月8日、10日、13日、19日先后走訪了尕海鄉慈心醫院、尕海鄉鄉政府、碌曲縣環保局、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碌曲縣縣政府、碌曲縣教育局等相關部門。
總體來講,訪談較為順利,工作人員對我們的活動很支持,不僅詳盡地為我們解答了疑問,而且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資料,他們也十分關心我們在甘南的工作及生活情況,訪談過程輕松愉快。
但是,由于實踐所在地離碌曲縣城行程遠交通不便,導致訪談時間不是很充裕,得到的信息也很有限,為此,在出發前,我們明確訪談目的,提前聯系并設計好訪談路線,爭取達到最大效率。
8.對草原危害情況調查
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我們發現毛蟲問題比較嚴重。我們于8月15日在保護站周邊草場做了1m*1m的樣方,記錄了海拔高度、經緯度信息,統計出了樣方內的毛蟲數、平均草高、草蓋度等數據。
我們先后做了十個樣方,為了保證取點的隨機性,樣方地點由隊友扔帽子的位置而定,路線大致為Z字形。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多數毛蟲已經結繭,而且此次考察時間安排有誤,未在天黑前完成樣方的統計。由于毛蟲結繭隱藏在草叢中以、黑視線不清等問題為考察帶來了一定困難。為此,我們采用手摸法統計了毛蟲繭數,并隨機挑選毛蟲繭,進行培養待其發育成成蟲進行鑒定。
此次調查中,我們總結出以下經驗:首先,做樣方統計前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這樣可以讓統計工作更科學并提高效率。其次,要向當地牧民和保護站了解一些基本狀況,如毛蟲大致化蛹期等。最后,考察前規劃好實驗內容,安排好時間。
考察結束后,我們結合去年濕地使者統計的相關數據,整理了一份報告已經向管理局反映。
9.收垃圾分類統計
為了弄清游客數量與垃圾種類及數量的關系,8月7日至17日,宣傳組隊員在宣傳濕地保護的同時,也對游客數量進行了統計。建模組則每天早上收集垃圾箱內的垃圾,傍晚收集垃圾箱外的垃圾,并當晚及時對其進行分類和計數。然而,由于我們的知識儲備不夠,掌握的技術不足,加之調查時間較短,無法完成建模。后來我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咨詢指導老師,盡管沒有實現模型,但還是對數據做了一些有用的分析。最后我們得到了《垃圾的種類和數量的分析報告》、《相關性分析報告》。并將得出的一些結論反映給了相關部門,得到了他們的肯定。
10.手繪版綠地圖制作
制作綠地圖是本次濕地使者行動的重頭戲,我們于8月11日至20日在尕海保護站進行手繪版綠地圖的制作。全隊先討論了綠地圖基本圖制作的問題,確定了以在山上看到的尕海地貌為基礎進行繪制。接著確定先制作兩張綠地圖,一張大尺寸的展現尕海之美,一張尺寸較小的反應尕海存在的問題。基本圖制作完畢后,認知組確定了第一張要畫的實物圖,如黑頸鶴、牦牛、垂頭菊等。制作第一張圖時,經尕海保護站張站長指導,我們對畫面進行了改動,適當調整了湖水和草場的比例,并決定指北針是嘴指北的黑頸鶴。在第一張制作快結束時,我們討論并確定第二張需要反映的問題包括:垃圾、游客、毛蟲、鼠兔問題。與第一張的寫實風格不同,第二張為卡通風格,它的指北針是一只飛走的黑頸鶴,它掉下的一根羽毛正好指北。在畫綠地圖時,認知組設計自創圖標并繪制圖標,上色結束時貼圖標。我們繪制的兩張綠地圖基本能反映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至此兩張手繪版綠地圖完成。然而一開始畫基本圖時我們步入誤區,畫面布局不合理,無法反映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于是重新畫了基本圖,適當放大觀鳥棧道,縮短了保護站與三岔路口的距離以使畫面集中。
以上是我們中期的一些活動,結束后,我們于8月21日回到學校,緊張的后期工作便拉開帷幕。我們整理了中期活動獲得的資料并撰寫論文和報告,制作了電子版綠地圖,包括靜態版和動態網頁版。
我們隊伍于10月16日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視野廣場和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綠色工程協會舉行濕地使者校園成果展,此次宣傳活動以濕地知識的講解和濕地保護的宣傳為主要內容,并分別以有獎問答的形式,綠地圖的展示和講解,濕地宣傳材料的講解、發放等形式進行。此次校園宣傳使更多的在校生了解“濕地使者行動”、關注濕地。在讓其了解基本的濕地知識的同時,激起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從而會以大學生的思維審視自己的行為,甚或在旅游時不但自己能做到文明出游,而且也能很好地帶動周圍的人愛護濕地,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濕地。同時借此機會培訓2010級協會濕地組的會員,讓他們同我們一起在活動中學習,盡快熟悉濕地使者行動。
10月16日下午我們在蘭州大學天山堂和蘭州交通大學的濕地使者們共同舉辦了一場濕地使者報告會。報告會分為主持人開場介紹、兩支隊伍活動介紹、同學提問、嘉賓發言、游戲等環節。我們隊首先概括地介紹了暑期所做的濕地使者行動,后又分別對宣傳組、認知組、人文組、環教組、綠地圖組和數學建模組這六個組的活動進行了介紹,并與同學們分享了一些活動中遇到的可思、可贊、可樂的故事。整個報告會安定有序又不失活躍的氣氛,不僅讓我們參加過濕地行動的人又重溫了一次自己的歷程,感受到了當時活動時的一點一滴的美好,也讓其他沒有參加過行動的同學了解了濕地,了解了濕地行動,另他們產生了一種想要加入我們的行列去保護濕地的沖動。
10月12、15日,由2010年濕地使者帶領協會濕地組、環保組的成員們在榆中縣文成小學和夏官營小學進行了兩天的環教活動。此次環教主要針對在榆中縣城及蘭大附近夏官營就讀的4-6年級的小學生,主要內容為濕地的基礎知識和綠地圖的實物講解。此次環教活動達到了預期的讓小學生感知濕地之美,培養他們熱愛濕地的意識。然而娃娃們第一次環教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女生的課堂上個別時間較為混亂。個別娃娃由于緊張忘記講了一些內容。還有的講的內容有些深奧。有了第一次環教經驗的他們在以后的環教中定會將這些困難克服。
經過后期策劃我們于11月13日與綠駝鈴以及蘭州交通大學綠色工程協會濕地使者一同舉辦了2010濕地使者分享會,社會各界環保人士、甘肅省各大高校環保社團代表紛紛前來赴會。綠駝鈴王妍菲總結了此次分享會并給與兩支隊伍高度評價,她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踐行環保。此次宣講會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在借教室方面,由于學校在當天有人才交流會等活動,所以可利用空教室不多,我們只是勉強借到一個小多媒體教室,顯得略微擁擠。其次,在人員方面,不可預測性太大,各高校社團人員較好確定,但綠駝鈴召集的社會人士不好統計,以至于無法準確估計到場嘉賓的個數。不過我們早已做好充實的準備,以不變應萬變,宣講會舉行得很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我們隊伍和10級達爾文協會濕地組成員于11月13日下午在蘭州市濕地公園進行了濕地保護宣傳。面向在濕地公園游玩的群眾,我們采用圖片展、海報展、宣傳材料講解的形式進行宣傳。對于蘭州市市民,我們積極地引導他們了解、關注身邊的濕地,關注身邊的動、植物。而對于來自附近的高校學生,我們著重介紹WWF、“濕地使者行動”生物多樣性和我們今年的活動。由于活動地離蘭州大學比較遠,乘車很不便捷,沒有充足的時間深入開展活動,使得受眾對濕地了解的不夠深入。再者,2010年的“娃娃”們是此次活動的主力軍,由于缺乏活動經驗和濕地相關知識,在講解濕地知識等問題上還顯得不夠成熟。總體來講,宣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擴大濕地使者的影響力,使受眾關注到身邊的濕地。
除此之外,我們已在濕地中國、56網、自然論壇、濟溪論壇上傳文字及多媒體資料,希望通過網絡這個平臺擴大我們的宣傳。
雖然中期活動告一段落,但是后期還在進行中,我們堅信,我們會善始善終,沿著濕地保護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