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南北尖、中間寬,像一塊綠色元寶鑲嵌在黑龍江省虎林市境內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中國一側。
她只有0.74平方公里,卻是所有中華兒女的神圣牽掛。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我邊防部隊指戰員在入侵我國固有領土珍寶島的蘇聯軍隊飛機、大炮、坦克和裝甲車的瘋狂進攻面前,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頑強抗擊,最終取得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勝利,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偉大祖國的神圣領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也鑄就了“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沖鋒不止”的珍寶島精神。
鑲嵌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豐姿。
國家林業局機關青年2012年基層調研團第四組10名青年6月19日登上珍寶島,深情緬懷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68名烈士,向守島官兵學習致敬,體驗和傳承歷久彌新的珍寶島精神。
珍寶島“英雄樹”的故事感動了調研團的每一位青年。一株布滿彈痕的榆樹掛著“英雄樹”的牌子。當年,年僅20歲的班長楊林以這株榆樹為掩護,面對來勢洶洶的兩輛入侵蘇軍坦克,在左手掌被子彈打穿、右手3個手指被打斷的情況下,冒著槍林彈雨,用無后坐力炮擊毀敵人兩輛裝甲車、擊傷1輛坦克,他也身中數彈,在這株榆樹下壯烈犧牲。這株榆樹成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永久紀念碑,少先隊員在樹干上系滿了紅領巾。調研團在這株“英雄樹”下憑吊良久。
現在的珍寶島,林木蔥蘢,營房整潔,顯得一片和平與安寧。但調研團發現,“英雄樹”下仍立著當年入侵者留下的炮彈殼。緊靠“英雄樹”是一道長長的戰壕和掩體,戰壕背后密林中至今仍埋設著約2000顆地雷,“雷區勿入”的提示牌非常醒目。
守島官兵介紹,島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經歷過硝煙炮火的洗禮。當年戰斗結束后,全島沒有一塊平地,沒有一片完整樹木,是當時的守島官兵用一個夏天重新栽樹建房,才換來了這片園林一樣的優美營區。
調研團成員瞻仰了“五代營房”。第一代營房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勝利后、1969年8月建的,石質結構,只有一層,房頂長滿濃密的蒿草,卻仍堅如磐石,“以哨所為家,以艱苦為榮”,“永保邊疆”等寫在水泥匾上的聯句經過40多年風雨駁蝕,字跡依然遒勁有力。現在,守島官兵住的是第五代新式營房,可以上網、讀書和娛樂。值班時,只要輕點電腦鼠標,各執勤點的情況便一一出現在大屏幕上。營房變遷反映了邊防部隊和偉大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調研團還到寶清縣瞻仰了珍寶島革命烈士陵園和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紀念館。當時寶清縣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后方基地,戰斗中壯烈殉國的68名烈士就長眠在這里的烈士陵園。
調研團瞻仰珍寶島革命烈士陵園和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紀念館。
紀念館內,10位戰斗英雄的錚錚誓言震撼著調研團成員的靈魂。戰斗英雄杜永春說:“戰斗到最后一秒鐘,拼到最后一口氣,使完最后一把勁,流盡最后一滴血。”
戰斗英雄楊林烈士說:“共產黨員的身是鋼筋鐵骨,是打不爛,推不垮的。”
戰斗英雄于慶陽烈士寫道:“鮮血染成光輝道,換得江山分外嬌。”
一張照片引起調研團青年駐足凝思。那是當時邊防戰士、珍寶島戰斗三等功榮立者楊立光和戰友王永林在珍寶島陣地上的合影。兩位20歲左右的青年滿臉是燦爛的笑容,完全是今天“陽光男孩”的模樣。但區別也是明顯的,楊立光當時寫的一首詩這樣表達他保家衛國的豪情:“腳踏北國千里雪,身披塞外萬重霜。朝陽似火心中暖,愿拋肝膽保邊疆。”
當時的北大荒人,渴望過著建設邊疆的和平生活。但敵人來犯了,他們又毅然拿起武器保護邊疆,捍衛偉大祖國的尊嚴。
現在,人們仍在追懷和傳承珍寶島精神。人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趕到珍寶島,重溫當年炮火,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總是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話:“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沖鋒不止(三江平原濕地調研團 韋榮華)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