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黃河三門峽庫區又現一片汪洋沼澤。
大河上下,讓人嘆為觀止的生物群落和鳥類互動的驚疑場面,招致全國各地的生態愛好者前來觀測研究,也使很多層次不同的媒體蜂涌而至采訪采風。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文明生存方式,黃河三門峽庫區濕地是如何實現這一發展成果的,他們在體制機制和人們的意識上都做了那些工作,是如何闖過了分娩前的生死陣痛,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采訪細心的品味吧。
一
2015年10月27日,我們一行五人受《華北論談》編輯部的委托,來到了河南省西部黃河岸邊的三門峽市,計劃以“城市生態建設模式”為主題做實地采訪。
“我們的城市建設規劃也是經過幾移其稿,中間曲曲折折,能夠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是用很多人的血淚及錢財換來的。”三門峽市的主管付市長向海明一開始便開誠布公,似乎并沒有刻意掩蓋決策失誤的意思。
“人無完人,政府的決策團體也一樣。但歷屆政府以民生為主,全方位服務社會發展的宗旨,一直指導著我們的工作和決策方向。不對就改,敢于否定自己,使我們能夠把這個經濟欠發達、生態脆弱、人口只有40萬人的落后小城市,在短短的幾年內,建成河南乃至全國的生態建設模范城市,成為黃河岸邊明珠的法寶之一。勇于探索政府管理方式,不適時機地完善社會服務模式,使我們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越來越得心應手。舉一個例子吧,以前我們政府的工作都是分口管理,各有一個付市長主抓,互相也通氣,但都以各自的工作為主,最終決策呢以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為主,其副作用考慮的很少,結果走了很多彎路。現在我們的決策還是以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為主,不同的是現在同一由發改委內各方政府參事統一論證,權衡利弊,形成綜合評估報告并簽名負責,然后才報常委決策。有的也可能按法律或部門條例有出入,但只要是出于因地制宜,利于發展我們就共同表決集體承擔責任進行嘗試。”他不緊不慢地說著,口氣非常自信。
“錢、糧和優美的生存環境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三大目標,也是政府服務社會的關注點,我們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是圍繞著這三個問題在做文章,你們來我們這里采訪,不外乎也是想在這方面進行探索,通過對實踐的總結分析,對科學發展觀進行更為鮮明的禪釋,給以后的社會發展以啟示。”我們也真的是這樣的目的,媒體只有抓住社會熱點,才會被讀者認可嗎。市長喝了一口水,并給我們每人扔了一支煙,我們這一行人只兩人吸煙,但其他人也沒有拒絕市長的好意,只管快速的做著筆記。
“可如何找到這三項工作的最佳切入點,別說一般的老百姓,就在我們這些政府管理人員中,也是爭論的非常激烈,因為錢糧取之無道,勢必影響生態,給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這三項工作那一項做不好都是我們的千秋罪過。現行的殯葬方法是不是就是節能減排?如果把尸體燒了如不如挖個深坑埋了,地面上不留墳頭種上樹或其它植物,是否更利于資源轉換?城市污水處理,如何少利用人工能源,怎么才能實現一步到位的徹底消除污染,變害為利循環利用?這些問題光在辦公室說是感受不深的,你們最好是到一線去,特別是當時處于弱勢群體的生態保護單位的基層工作者,他們那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這里變遷的經過。下面的情況了解清楚了,你們的感受肯定比我說的要真實準確多了。”我們當然有這個計劃,這不是湊巧領導正好在,想先聽聽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嗎,不過向市長的這些說辭,聽起來倒不象是向外人介紹自己的功績。
憑窗望去,秋葉醉人。這里沒有人聲車流的喧囂,六棟五層點式辦公樓靠山面水,均勻的分布在具有北方特色的密林之中。白鷺、山鵲、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鳥兒在樹枝上悠閑的跳著,不時有嬉戲的叫聲從林中傳來。這里是真正的丘嶺區,所有的樓房都建在起伏的丘嶺上。流水緩緩穿過密布蘆葦叢的澗河,匯入太陽下泛著金光的黃河。我突然有一種感慨:秋風無意過黃河,紅葉浪頭舟船多,一夜金箔鋪幽徑,三路(隴海、鄭西高鐵鐵路、連霍高速公路)穿林載新歌,碧云藍天戲清水,瑤臺不去又奈何?
市長的建議和我們的采訪主題不謀而合,我們就是奔著這座城市獨特的生態建設成果而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探索經濟發展與人居環境的關系,為科學發展諫言獻策。
我們首先來到了城市西部的生態區,這里是這座城市的工業園區,生態區主要是靠近黃河的濕地保護區,面積約有2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靠近工業園區約有三分之一的面積的北面被一條3米寬的土路隔開,進水口在東出水口在西,里面長滿了蘆葦、莆草和很多我們認不出來的草本植物,幾乎看不見水流動,只在出進水口處看見有水進出,順手撿一根浮在水面的蘆葦探一下,水深也就半米左右,有趣的是出水口流出的水已是清澈見底。湖里有很多人在割草和蘆葦,“你們這是干什么呀”,“賣錢呀”,陪同我們一起參觀的濕地管理處的人說:整個生態區的草本植物每年都要收割一次,造紙廠能用的就賣給造紙廠,造紙廠不用的就拉到專用的有機肥漚制區,經漚制后供農業生產用。我們管理處的技術人員管這叫生態資源有效轉移,也叫人工干預碳轉移。這個區域每年由生物轉換的污染物多達數十萬噸被運出濕地,有著非常可觀的收益,還有湖里的野生魚類(湖里不允許搞人工養殖)每年可打撈十幾萬噸,以及鳥類遷徙期大量來此觀光的旅游收入,這樣一方面使土地所有者有了比以往經營農業更好的經濟收益,也延長了生態區清淤的間隔期。
秋風,夕陽,碧波,漁船,白天鵝,大小白鷺,灰鶴,紅嘴鷗,普通秋沙鴨,紅頭潛鴨,風頭潛鴨,骨頂雞,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鳥兒,跳出水面的魚兒,水下覓食的魚兒,隨風舞動的高的低的草兒,以及爬在草上哀鳴的蟲兒,滿眼都是水鄉的秀麗和繁忙景象,全沒有一點黃土高塬的韻味。
“間接的經濟效益就更多了”。現在的我們可說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了。“首先工業園區的工業用水全部取之生態區的出水口;其次湖水的蒸發增加了空氣濕度,減少了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使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呼吸道疾病大為減少;三是改善了區域環境氣候,降雨量由以前的不足六百毫米增至現在的七百毫米,風調雨順,自然災害頻率大大降低;四是工業及生活污染的就地生態轉換一步到位,不但節約了很多能源用于其它建設,也減少了對黃河和周邊地區的污染,綠色農產品的質量也普邊被市場認可”。
“哇噻,快看,這是什么?”只見我的一個同事手里掂著一團草根粘著的污泥,我想這不是司空見慣嗎,真是小家子見識,于是便走過去,心想看個究竟。只見他把這團泥放入水中,便見其周圍伸出了一片紅色的毛絨絨的像玉米纓一樣的東西,這,我真的沒見過。這時管理處的人過來一看,不以為然地說,這叫魚蟲,別看這泥黑,可只要有這種蟲子在,說明污染處理過程已近尾聲。生態處理污染區內的水中、草叢內、空中、浮葉下、淤泥中、土壤內各種生物和菌類無處不在,我們管這叫生物多樣性,它們藏污納垢、排毒降解、生產了我們人類和其它動植物急需的生存物資,被我們尊稱為地球之腎。
別看基層人員學歷低,沒有時間和條件開展實地調查和理論研究,但說實話,聽他們說話還真比大機關里的人講課有吸引力,實實在在的,能學到很多別處學不到的東西。
我看著聽著,心里想著,這片濕地的功能確實不能忽視,但人的意識提高和科技措施的到位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知道前幾年就是因為人的行為失當,才導致濕地面積大量萎縮,使城市和農村的生存環境逐步惡化的。賣石灰的見不得賣面的,我想還是不在管理處人面前說這些吧,不管他們有沒有想法。不過大自然即然有這么巧妙的功能安排,我們是沒有辦法也是不可能不尊重的,尊重生命珍愛自然,維持和保護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應該是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太陽快要走到秦嶺那一側了,黃河無聲的記錄著這一切。色彩溶物,留在人眼里的是一幅美麗的畫。
王官濕地監測區,是矗立在黃河岸邊的季節性濕地,是三門峽生態建設又一幅別具特色的畫卷。這個地方的特點是六至十月是農耕地,十月下旬至次年五月底是水深約在三米以下的濕地。由于當地習慣種植大豆、花生、紅薯、玉米等農作物,那遺落在地內的種子、莖葉和根便成了每年來此越冬候鳥的最好食物,合理的食物配比有利于鳥類恢復身體及下年返回繁殖地繁殖,因此有記性的鳥類便逐年愈來愈多的來此棲息,形成了黃土塬區罕見濕地鳥類聚集區,吸引了當地及全國各地的游客到此獵奇觀光。
這里三面都是黃土坡,坡上林木蔥郁,湖中碧波蕩漾,中間三、四公頃大小的島上,零星分布著幾株蒼勁的老柳樹,只有黃河灘才有的植物和雜灌木手拉著手在淺水中站著,被秋風吹的瑟瑟作響。聚集在這里的野生水禽和鳥類有白天鵝、灰鶴、雁鴨類、紅嘴鷗、鸕鶿、骨頂雞、白鷺、蒼鷺等有數十種之多,各自按自己的生存習俗悠閑自在的生活著,起飛時遮天蔽日,覓食時整個湖面猶如一個大型的集貿市場,熙熙攘攘,喧囂聲經久不息,嬉戲娛樂時,就如一個多幕敘情舞蹈劇,和著振奮人心的管弦交響曲,盡情的向大自然展示著生活的美好與甜蜜。沿湖面西北至東南有一條人工建造的約三米寬護堤路與黃河隔開,與黃土坡上的樹林相接,整整圍住了這水深不過50公分左右的25平方公里水面。這里是黃河濕地保護區與河務局及當地居民聯建的候鳥保護區,是這座城市探索發展與保護的處女作。來過此地的人都說,每年的十月至次年五月這里是真正的鳥類樂園。
六至九月這里則是另一番農耕現象。
我采訪過很多自然保護區屬地的政府部門,他們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這個焦點問題時,生態保護往往處于下風,自然保護區部門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就可以充分說明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特別是城市周圍的生態保護,雖然工作條件好于其它地方,但業務工作往往使他們在事實面前哭笑不得。這里的發展事實不由得令我深思,由此可想自然保護區同志們在工作中的辛酸苦辣,以及他們取得成績時的欣喜狀況。(待續)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