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呼吁大家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精心設計了這組宣傳海報,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魅力。讓我們凝聚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共識,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共同努力,攜手前行,共建繁榮永續的地球家園。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聯合國大會于1994年設立該紀念日,最初定于12月29日,后為呼應《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時間,2001年起正式調整為每年5月22日。這一調整旨在通過公共教育提升全球民眾對生態保護的認知,推動公約執行。
生物多樣性涵蓋基因、物種與生態系統三大層次,構成維系地球生命網絡的基礎。當前全球正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推進2030年保護目標,我國作為公約首批締約國持續發揮引領作用。
聯合國呼吁公眾通過清理環境、減少生態干擾、參與科普活動等方式踐行保護。我國通過立法實踐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如《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等區域性探索,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治理提供示范。生物多樣性不僅關乎物種存續,更是糧食安全、醫學發展和氣候穩定的基石。
麗江生物多樣性概況
麗江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腹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樣的氣候條件,讓這里成為了生物多樣性的寶庫,被世界保護聯盟(IUCN)確定為中國橫斷山區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豐富的物種資源:麗江現有高等植物4500余種 ,種子植物3600余種,特有植物種類超500種,瀕危植物超100種,藥用植物超800種,花卉植物超300種。玉龍雪山是世界著名的植物標本模式產地,國際上以麗江山水、地名命名的植物新種和變種上百種,這里也因此被冠以“高山植物王國”和“藥材之鄉”。在動物方面,全市共記錄獸類112種、鳥類446種、兩棲爬行類51種、魚類70余種 ,滇金絲猴、云豹、林麝、喜馬拉雅紅豆杉、高寒水韭、玉龍蕨等眾多珍稀物種在此繁衍生息。
多樣的生態系統:麗江立體氣候特征明顯,海拔高差達4580米,擁有森林、濕地、高山等多樣化生態系統。從大的范圍看,基本屬于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和青藏高原東部山地寒溫帶針葉林地帶,還包含亞高山灌叢草甸植被和流石灘苔荒原植被。其中,森林生態系統中樹木種類繁多;拉市海高原濕地是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國際重要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而獨特;高山生態系統則有著高山草甸、流石灘苔荒原植被等獨特景觀 。
持續的保護行動:麗江市堅持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方針,已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包括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重要濕地等不同類型保護地的保護網絡體系,各類保護地面積達20多萬公頃,使得85%的陸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得以有效保護。近年來,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工程,森林、濕地面積不斷增加,野生動物棲息地得到恢復發展,滇金絲猴、鶴類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明顯增多。
麗江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麗江生物多樣性具有多重深遠意義,不僅是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生態安全基石:麗江地處長江經濟帶上游,是重要生態屏障。豐富的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能有效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風險,降低金沙江泥沙含量,保障下游地區生態安全;多樣的生物群落還能調節區域氣候,增強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韌性,穩固生態平衡。
經濟發展引擎:麗江生物資源為特色產業注入活力。當地依托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發展滇重樓、木香等特色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以高山花卉為基礎,培育玫瑰、百合等花卉品種,形成集種植、銷售、觀光于一體的產業鏈;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自然景觀更是旅游業的核心吸引力,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帶動餐飲、住宿、文創等相關產業發展。
科研文化寶庫:麗江是橫斷山區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眾多珍稀特有物種,是研究物種起源、進化及生態適應性的天然實驗室;同時,納西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傳統習俗和文化理念,如納西族“署”自然觀,將自然萬物視為神靈,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現代生態保護提供了文化啟示。
國際保護示范:麗江作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其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是全球生態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等行動,麗江在瀕危物種保護、生態系統修復等方面積累了經驗,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示范案例,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生態保護領域的影響力。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石,對生態系統穩定、人類生存發展、地球可持續性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維持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穩定的關鍵,各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例如,蜜蜂等傳粉者為植物授粉,確保植物繁殖,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狼控制鹿群數量,防止植被過度啃食 ,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提供物質資源:人類的衣食住行都依賴生物多樣性。農作物、家禽家畜為人類提供食物;棉花、麻等用于制作衣物;木材用于建筑和家具制造;許多藥物也源自天然的動植物,如青蒿素從青蒿中提取,用于治療瘧疾。
調節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有助于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和水源。森林通過吸收二氧化碳減緩全球變暖;濕地能夠過濾污染物,凈化水質;植物的蒸騰作用還能促進水循環,對氣候調節起到重要作用。
促進經濟發展: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往往是旅游勝地,如擁有獨特動植物資源的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等,吸引大量游客,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同時,生物多樣性還為農業、林業、漁業等產業提供了發展基礎,促進經濟繁榮。
承載文化與科研價值:許多民族的文化、傳統和信仰與特定的生物和生態系統緊密相連,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往往擁有獨特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知識。此外,生物多樣性是科學研究的寶庫,通過對不同生物的研究,人類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奧秘,推動生物技術、醫學等領域的發展。
倡導的行為
以下是一些個人可以踐行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倡導行為:
節約資源:節約用水,避免長流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節約用電,隨手關燈,使用節能電器,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因能源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綠色消費:選擇可持續生產的產品,如購買有森林認證的木材制品、可持續漁業認證的海鮮等;優先選擇本地、當季的食物,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拒絕購買野生動物制品,如象牙、犀牛角、虎皮等,抵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減少污染: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自帶環保袋、水杯等;做好垃圾分類,減少垃圾填埋和焚燒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來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
保護棲息地:不隨意破壞自然棲息地,如濕地、森林、草原等;如果有庭院或陽臺,可以種植本地植物,為鳥類、昆蟲等提供食物和棲息地。
參與保護活動:參加志愿者活動,如植樹造林、海灘清潔、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等;支持環保組織的工作,通過捐款、參加活動等方式,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
傳播知識:向身邊的人宣傳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保護知識,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利用社交媒體、個人博客等平臺分享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信息和故事,擴大影響力。
尊重生命:不隨意捕殺或傷害野生動物,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及時聯系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助機構;在野外活動時,保持適當的距離觀察野生動物,不干擾它們的正常生活。
倡導政策支持:關注政府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和法規,積極參與公眾意見征集,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建議。
滇金絲猴
白點鹛 喬麗華/攝
黑頂噪鹛 喬麗華/攝
棕腹仙鹟 喬麗華/攝
鳳頭鸊鷉 郭建全/攝
紫水雞 王以彬(北窗)/攝
蒼鷺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