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聊齋(117)
——眼遇·耳聞·認識
在地球上,社會現象的發生和存在,決定于人的認識和約定。而人的認識和約定,與社會物資多少無關,與人的文化程度無關,卻與接觸的生存環境有關。如當官的可以不勞而獲,那么當不上官的就會采取自己可以做到的辦法去實現自己的畸形意識,如搶,如詐騙。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一種社會現象,那種社會現象形成的條件是,人們的意識形態完全信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別人家里再有自己眼饞的東西也不能隨便拿,不管主人有沒有防護措施,即便是主人不小心遺失到路上了,見到的人也不愿視為已有,還要想盡辦法交到失主手里。在這種社會里,大家都有正常的羞恥意識,人與人之間都非常重視人格和形象,一旦那個人意識錯亂越了軌,那就會被眾人孤立的只差地上裂個縫鉆進去了,無顏面芶活人世。一念之差有可能株連九族,幾代人都抬不起頭來。眾人對待這種害群之馬,自然是視為過街老鼠,絲毫不會有憐憫之心。每個人都堅持同樣的認識和約定,社會平安,大家都相安無事。
掙錢無道詐騙盛行同樣是一種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的存在,不僅是堅守人生之道的平民百姓,正日里提心吊膽,就連高官厚祿之人,瘋狂盜搶和實施詐騙之人,也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那一天時運背了遇見鬼叫門。說實話,這種社會現象就是約定成就認識,認識默認了約定。你比如說,貪官貪了,處理的凈松八良,后果有人看起來是懲罰,有人看起來實在是沒什么,細算還劃得來,所以,此事如風,就象割韭菜一樣,由于肥料上得多,后長出來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又粗又壯。人,誰都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要不憨不傻,何況都爬到那么高了,能做人渣那樣的事么。還有逮住那么多名符其實的詐騙分子,卻被保護起來了,頂多公示姓什么,如王某某,李某某,趙某某等等,你這樣愛護他,能不屢叫不改層出不窮么?卻要讓老百姓買商品時注意觀察別上當,對來往信息謹慎采納以防上當受騙,人活到這種份兒上,只能是我為魚肉任其宰割了,還有什么可說呢?
剛改革開放時期,去過外域的人曾傳言,不賣公共汽車票的人就很難找到工作,別人都是怎么知道這個人的品行的,不會是在主流媒體做廣告的效果吧?也有人曾說,香港商販不敢賣假貨,說是一旦被查出,終生禁商,不知是不是真的。但如果社會真有這樣的共同約定,想越禁區的人會不會有所收斂呢?
曾經在成為歷史的小學課本里讀過這樣的句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生是這樣,人際關系也是這樣,生活可能也是這樣,你有什么樣的約定和認識,你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